鄂温克族敖包
民族: 鄂温克族
关键词: 祭祀山神和路神
页数: 3文件数量: 1
文件大小: 139 kB
收录日期: 2023年8月21日
类型: 文档
来源: 百度百科
摘要: “敖包”是蒙古语“堆”之意,原为道路与境界的标志,后来附以宗教内容,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活动场所。“敖包”有旗敖包、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所定的祭祀日期。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流行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额鲁特蒙古的“胡硕(旗)敖包”,在伊敏河镇西、特莫胡珠嘎查前,“胡硕敖包”山上,每年农历5月23日为祭日。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共同祭奉的敖包是巴彦汗山,祭祀日为每年农历5月13日。 敖包祭祀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在敖包的前方摆上供桌,喇嘛以地位的高低排座念经,群众围坐在喇嘛的两边,形成圈。念完经后,由首席喇嘛领头,群众跟在喇嘛之后,从右向左绕敖包走三圈,而后将祭品(肉、奶食、糖果、点心等)散放在敖包上,群众争先恐后分享“敖包贺希格”(汉语为敖包赏赐的吉品)。然后开始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沙特日(蒙古棋)等那达慕内容。 关于祭敖包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夏天夜里,一个坐骡子轿车的女子,出现于一个村庄,她哭哭啼啼地大闹不休,并招来了暴风骤雨,使整个村庄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到了冬天,人们打冰洞取水时,洞口就出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舍弃水桶慌忙跑回,同时,闹起大风大雪,人们也不得安宁。村里请萨满,凭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将其头部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人们深恐其日后抬起头来再行作怪,故经过这里时,都要压上一块石头,以增加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积之意)。为防其日后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