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共情”视角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严庆; 梅丽; 李志刚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公布日期: 2020年3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9月13日

类型:

来源: 《民族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摘要: 经历了从美学到心理学的理论化进程之后,共情理论逐步被运用于包括人际关系交往在内的多个领域。共情由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构成。立足于族际关系的定位,共情理论能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支持。认知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了解对方以形成共识,情感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形成情感上的联通共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分为教育引导与悟得生成两条路径,教育引导路径侧重于教育主体的作用,需要强化认知共情; 悟得生成侧重于主客体互动,符合情感共情的作用规律。创设共情、激发共情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在要求,因而需要通过“想象接触”创设认知共情场域,需要通过教育的日常化、通常化、平常化引生情感共情。认知共情讲求“知”的深,情感共情讲求“情”的深,教育成效在“知”深、“情”深的基础上才会化为民族团结行动的自觉。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