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理论政策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实践为例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魏宇航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理论政策; 中国共产党; 内蒙古自治区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湖北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56个民族奋斗发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发源地,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向,不断丰富我国民族团结思想内涵,在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关心重视下、在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不断守望相助、开拓创新,成为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模范”。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然后从民族团结理论、政策、思想研究和内蒙古地区概况、团结政策发展研究等方面对国内研究现状及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及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的民族团结理论政策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进行了回顾,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第三部分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在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法制建设、经济发展、干部队伍及民族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光辉成就。第四部分论述了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经济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切实改善民生、深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式构建团结、稳定、和谐的内蒙古。全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政策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从“成立”到“模范”的实践跨越。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场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同全国一道实现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了成功条件。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