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蒙良秋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位层次: 博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出版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团结教育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民族教育事业和工作,是党的十九大重点阐释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工程。对特殊区域和特定群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进行研究。首先,本研究主要梳理和凝练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和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基本指导理论。其次,本研究坚持逻辑与历史一致原则,重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停滞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建国六十多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以下基本做法和宝贵经验:高度重视,常态执行;因地制宜,文化熏染;因时而易,因势而化;线上线下,拓宽课堂;榜样引领,示范辐射、多维齐下,立体教育。第三,本研究坚持质性与量化统一的研究方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素养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提出大学生民族团结素养主要由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情感、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行为四个要素组成。经调查研究,发现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素养呈良性发展状态,其中,民族团结行为居一、民族团结意识其次、民族团结情感居三、民族团结认知居四;对不同情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素养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民族团结素养存在差异。这表明绝大多数广西高校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具备较高的认知,普遍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建立了较深厚的民族团结情感,具有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愿意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具体行动。调查结果体现出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认知教育、民族团结情感教育、民族团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行为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第四,本研究在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分析基础上,查找出其存在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存在大学生民族团结认知不足、民族团结情感淡薄、民族团结意识弱化、民族团结行为偏差等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民族团结教育主体责任缺失、外部环境的冲击、内容陈旧碎散、教育教学管理脱节、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保障机制薄弱等方面。最后,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增强民族团结教育主体责任、优化民族团结教育外部环境、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管理、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方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保障建设。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总体状况出发,查找存在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对策,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还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及人民之间和谐的民族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深入改革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的稳定、团结、和谐和统一。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