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理论及其在西藏的实践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蒲真华
关键词: 民族团结; 实践; 发展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西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团结伴随着民族产生而产生,也始终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政治问题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否坚持民族团结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命运。在这样具有特殊地缘政治的背景下,西藏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关键和核心。中国民族团结研究明显落后于民族团结实践,本文以已有的相关的民族团结研究成果为理论来源,通过实证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借鉴调研资料,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互结合,力争对西藏地区民族团结的实践与创新进行系统阐释,并指出不足之处,并根据原因找出其对应的决策。本文共分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还介绍了民族团结的科学内涵及与民族平等的关系。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在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西藏,民族团结的历史基础、社会基础、理论基础牢固,党和国家对民族团结的一贯坚持,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民族问题的逐渐解决,以及民族团结对西藏社会的发展繁荣和长治久安所起的作用都说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章阐释了民族团结在西藏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并且在民族团结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在西藏,民族团结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在“文革”期间,民族团结遭到破坏,民族关系一度恶劣,给世人敲响警钟。第三章概述了在西藏民族团结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民族团结的消极环境因素进行了总结,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内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国际环境中的外来因素。除了现实的环境因素外,还有来自虚拟环境因素对民族团结也有影响。这些都是民族工作者必须加以重视的因素,在实际行动中必须谨慎待之。第四章讨论了如何在西藏加强民族团结。影响民族团结的环境有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实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主要是通过对国内环境的具体优化来加强西藏民族团结,如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文化繁荣培育民族团结、以思想教育维护西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民族问题。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时代,民族团结的虚拟环境不可小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主要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给现代人提供了分享信息、发表言论的交流平台。虚拟环境的优化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构积极的网络领域,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网络治理能力,三是提升网民的综合素养自觉规范网络文明行为,严防网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