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指导下的延边民族团结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李春花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民族团结研究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出版机构: 延边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19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和治理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和东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多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民族关系始终融洽,民族干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崭新局面; 本文力求从民族关系发展的高度,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团结事业进行研究,通过对延边地区民族团结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探析延边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文化和政策三个方面成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连续四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个殊荣来之不易,形成也非一日之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促成这种民族团结关系形成的原因,简单的说是“双向认同”,即跨境迁入的朝鲜族对中国的认同,以及中国对朝鲜族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朝鲜族迁入东北后,在共同开发、保卫和建设中国东北边疆的过程中,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延边地区民族团结关系的坚实基础,确立了其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深入系统地分析延边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探索延边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关系的新举措,总结其先进经验并争取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而且这种经验的推广必将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展。但由于延边地区民族团结关系的经验只是一个个案,由于民族历史进程、民族风俗习惯、所处地域差别、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差异等因素的差别,所以在对其经验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在尊重相互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在“双向认同”的基础上,从心理上消除差异增进共性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增加文化共享,消除隔膜,彼此认同,从而形成各民族间和睦、团结的良好文化基础,使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