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民族地区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个案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郭林鸢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实践模式; 民族地区中学; 策略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民族教育

出版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总体部署,提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目标,并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努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石。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迎接国际社会新挑战,同时要承担继承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培养民族团结观,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艰巨任务。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自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民族地区许多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可观成效,但仍存在着一定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尚未建立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效果与理想有差距。如何有效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将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为学生潜在意识和自觉行为,构成了本研究基本出发点。本研究选取恭城瑶族自治县Y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Y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促进该校改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提升实践效果,同时为其他民族地区中学提供经验参考。本研究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梳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理论和文献,以及阐述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了民族地区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功能,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三个方面叙述其重要意义。从宏观到微观,国家到地方,具体阐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民族专业人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铸牢共同体意识,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政治功能;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功能;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继承民族非遗物质文化遗以及抵御外来文化侵略,弘扬本土文化的文化功能。第三部分呈现与分析Y中学实践调查结果,首先基于瑶族文化背景,介绍了Y中学文化概况与学校基本情况;其次从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与具体实践活动方面着手,着重探讨与分享该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本经验;最后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据分析,为后续Y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问题探究和策略优化奠定研究基础。第四部分对Y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以Y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现状为例,阐明目前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价值认知的偏差与困惑,实践活动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表征与原因,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与能力问题。旨在认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际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第五部分以Y中学为实例提出民族地区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的优化策略,即强制到自发的文化沁入式、被动到主动的课堂互动式、分散到整合的资源共享式、传统到新颖的智能体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试图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以期为创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模式提供新思路。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