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族关系调控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严庆
关键词: 民族关系; 调控; 和谐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07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关系是一种至关紧要的社会关系,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离不开民族关系调控工作。 民族关系调控是指一定的国家、政党或群体,为了调整民族关系或促进民族关系发展,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有目的的引导和调整民族关系社会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民族关系调控不等同于民族关系调处,民族关系调控更为强调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引领与导控。民族关系调控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民族关系调控具有不同的分类,具有导引民族关系发展、规范民族关系行为、调处民族关系问题的功能,实效原则、时效原则、合力原则是民族关系调控的一般性原则,在具体的民族关系调控实践中还要遵循一些具体原则。民族关系调控理论对民族关系调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民族关系调控实践依靠于有效的机制运行。民族关系的调控机制是指带有规律性的民族关系调控模式,是以民族关系社会环境为前提,以调控工作网络为主体,以法律、政策为依据,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方法为依托,以民族关系为客体,以平等团结为原则的调控工作模式。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民族关系调控机制运行。民族关系调控过程是一个调控主体综合运用调控手段实现调控目标的过程。民族关系调控机制具有不同的类型。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要依据民族关系调控理论开展广泛而富有成效的民族关系调控实践。调控工作要以研究和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现状为前提,进行积极主动的前置调控、及时有效的事发调控、妥善彻底的事后调控。 随着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民族人口由农牧区向城市的“上行”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东出”也往往以东、中部城市为目标。发生在城市中的民族关系问题逐步增多,并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和各个层面,做好城市民族关系调控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城市中场景式的民族摩擦、纠纷和冲突的增加,对城市民族关系调控工作提出了极为紧迫的要求。为此,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机制,依据城市民族关系特点,创立民族关系调控模式,兼顾公平与照顾、兼顾社会标准和民族标准,突出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城市民族关系调控工作。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实施,东、中部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人口“西向”流动,进入多个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区,对当地的社会结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不同范围的利益冲突多有发生,引发了民族关系的新变化。为此,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明确指导思想,做好民族关系调控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宏观调控举措同步。并且,要根据民族关系格局的特点,突出具体调控工作的针对性。 做好民族关系调控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