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宋鑫华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协调发展; 政治稳定

学位层次: 博士

学科专业: 民族政治学

出版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1年2月28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95%以上)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如何正确更好地处理国家与民族(主要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解决一个国家中的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许多民族国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民族关系始终是一种至关紧要的社会关系。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该国家内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政治整合的程度。如果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协调,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健康的政治整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促进国家一体化。反之,若国内民族矛盾或冲突激化,就会演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因此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既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新概括,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和基本目标。 本文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结合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对转型期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以及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维护民族社会政治稳定与协调民族关系的理路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论文分导论、正文和余论三部分。 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文章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和难点问题。 正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简要梳理了民族、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等概念以及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本章首先将其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分析和介绍。同时,在民族学者和政治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世界和我国的有关实际,对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关系作初步的探讨,旨在尝试建立民族冲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为后面正文的展开打下伏笔。 第二章对当今世界典型多民族国家协调民族关系的理念及其实践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代我国多民族关系协调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笔者首先对西方国家协调民族关系的理念和实践进行考察,目前有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1)美国的民族歧视-民族同化模式;(2)加拿大、澳大利亚多元民族文化自治;(3)西班牙的区域自治政策;(4)墨西哥的一体化政策;其次,简要对前苏联、东欧的民族关系协调的历史回顾及其历史教训;最后,对我国历史上协调民族关系的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只有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才可能认识到这一关系的真实图景。 第三章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该部分主要从宏观系统因素、微观系统因素、跨境政治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大众传等其他因素来分析社会转型期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重点探讨了社会转型期维护政治稳定与协调民族关系的理路与策略。提出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民族关系的协调与发展上坚持多元一体的理念,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积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民族利益、化解利益纠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拓宽民族政治参与的渠道,推进多元一体的新型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民族教育,建构多样化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培养民族干部,发挥民族政治精英的作用。另外,还要严厉打击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参与国际合作,营造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 最后余论中指出,在民族国家时代,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被组织到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之下,整合到国家的领土疆域之中。民族与国家的密切联系以及现代国家多样性的民族构成,决定了民族关系对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影响。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不断协调民族关系,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使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加强,使民族地区各项文明高度发展,不断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个在和谐社会目标指向下再也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