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张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20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界对此展开广泛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既有自在因素,也有自觉原因。它们的形成是历史过程,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民族政策的思想结晶,是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情感,是客观存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形成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共同顽强抵抗、英勇奋斗下产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内部概念,也是一个对外概念;对内要坚持中华民族整体观念,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外要共同抵御外部的威胁和挑战,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它既是国家认同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内部认同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升华,很多学者围绕着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五个认同”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国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复杂,社会变迁速度加快,威胁和挑战也不断增多,过去的提法难免有其局限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包括有关“中华民族”的相关概念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的探讨及其其思想来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意义。实践研究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教育、社区、文化、民族工作、统战工作、新闻媒体等等。本文主要选取教育、社区、文化信仰,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最后从学校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家顶层设计角度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因此,对“中华民族”相关研究是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意义。研究应与时俱进,既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也要从多方面思考“铸牢”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内部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抵御外部挑战的能力。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