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大学生的数据分析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孙中芳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路径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教育学原理

出版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高校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探讨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甘肃省和青海省四所大学的595名(N汉=173,N少=422,M年龄=20.4)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了解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检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口学变量(性别、民族、院校类别、家庭所在地、住宿情况、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女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高于男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汉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非民族院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高于民族院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显著的正相关;(5)混合住宿的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高于非混合住宿的大学生;(6)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存在院校差异,具体表现为民族院校的力度显著高于非民族院校;(7)学校思政课程、学校新闻媒体、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本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为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若干路径。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标、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第二、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精选新闻媒体的内容、培训新闻媒体的宣传人员、拓展新闻媒体的宣传途径。第三、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充分利用节庆活动渲染气氛、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注重团支部、党支部的宣传优势;第四、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民汉合校、合班、合宿,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基于对以上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与讨论,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整体具有积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性别、民族、学校类型、家庭所在地、住宿情况、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加强各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成效、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开展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与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研究丰富了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西北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研究提出的教育路径,对各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