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的文化认同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宋春霞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 新时代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出版机构: 内蒙古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0年5月20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民族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民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断和新命题。其中,以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是其中之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是民族成员精神的记忆、生活的图景,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共同体成员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行动上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归属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此,积极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文化认同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阶级性以及主体性特征,究其根本它是一个“人化”和“化人”的过程。文化认同的实现需要以共同的社会特征作为依托、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客观需要作为动力,并通过自然认同、强化认同和理解认同这三种途径达到认同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整合文化资源是基础,这其中既包含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对革命文化的承继,也包含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培育文化认同是关键,要通过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通过挖掘中华各族的文化共性、加大理论研究和创新力度、全面做好宣传及教育工作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共识;通过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以品牌创造催生文化发展、理顺文化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通过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信息生产、有效控制信息的传播手段、树立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建构中华文化共享的信息场域;通过创新文化认同的教育理念、充实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完善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丰富文化认同教育的形式来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