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基于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马纷

关键词: 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出版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系列讲话指明了培育各民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重心。选取凉山州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作为研究载体是由于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彝族外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壮族等13个世居民族,是四川省21个市、州中民族种类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地区。并且,凉山州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受该地区四周环山、地质构造复杂以及长期历史发展以来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凉山民改之前,包括汉族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的诸多社会变革,对群山环绕的凉山彝族文化影响几乎不存在。以至于现在凉山地区飞速发展成果成为建国以来从原始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的典范,并因为其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成为了我国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研究的典型地区。鉴于此,本研究是在各民族相互之间长期以来不断交往交融的历史大背景为前提,阐明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的同时,深入挖掘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资源,揭示其对培育凉山地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提出利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交往交流交融文化资源培育该地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措施。基于上述研究不难发现,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实践载体作用,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凉山地区人民发展继承民族文化起到了理论价值导向作用。文章的最后是借鉴凉山地区利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经验,总结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路径的选择,既加深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尊重、促进彼此之间的认可,又能增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以多学科的理论开展综合研究,确立了写作方向后,大量阅读了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解析类文献以及关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相关方面的文献。本文力求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其的重要作用,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领导人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重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许多专家学者也从多学科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不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中,很少有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为研究起点,提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此外,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也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将为学术界关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完善学术界对其整体性的研究。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