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马克思民族理论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卢姿元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 民族理论; 民族问题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统一战线学

出版机构: 山东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28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族工作在新时代有新的历史机遇。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和民族问题关切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祖国统一,因此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也极为迫切。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民族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对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做出理解。第一,马克思早期的民族理论。这一时期,以马克思博士毕业论文、《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述为代表,马克思在世界观上进行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对民族文化、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第二,马克思科学的民族理论确立与发展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民族理论得以确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科学的民族理论的公开问世。这一时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等著述为代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民族和民族相关问题做了科学的论述,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民族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篇章。第三,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完善与深化时期。马克思阐述了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等民族理论,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有机联合,提出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起来等重要理论观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的民族理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马克思民族理论指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强调民族平等,把民族问题看作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于新时代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应继续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