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独龙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孙博恩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独龙族; 民族团结;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民族政治与公共行政

出版机构: 云南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新层面,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统一和发展就没有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中缅边境和滇藏交界的云南省怒江州,各民族历史上受地理环境限制,与国内其他民族的交流长期处于较低程度,并游离于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之外,但怒江各民族在长时期的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其中,世代聚居在独龙江地区的独龙族作为“直过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从族称的确定到实现民族平等到实现整族脱贫,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跃千年”的生动实践,其国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基于中华民族的多民族聚合体和国民共同体的两种基本属性,从民族团结和国民意识双重维度研究和把握独龙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过程和成效。民族工作开展、族际关系的发展与调适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独龙族摆脱了被奴役和欺侮的历史,以平等的姿态在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认同、文化认同、领土边界意识的培育和国民权利、福利的保障也使独龙族对自身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更加充分的认知,国民身份意识得到持续增强。客观上,独龙族已经逐渐具有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在长期的民族交往和制度政策实施中自然生成的;主观上,独龙族个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是隐性的、非自觉的,这是因为独龙族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培育存在偏差,即缺乏以中华民族族称为符号的培育机制和专项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因此,在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和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治国理政新高度的有利背景下,独龙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继续培育,以推动其从隐性向显性、从自在向自觉转变,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参考。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