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方良雅

关键词: 习近平; 认同;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出版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和目光远大的广阔视角进行战略部署,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新形势,中华民族正值实现“两个一百年”关键时期,如何凝聚五十六个民族的磅礴力量,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时代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观认可,是推动各个民族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形成统一的、稳定的精神支柱。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吸收马克思关于社会“共同体”形态划分理论,把握历代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观点,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新形势下的时代背景,既有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时代境遇,也有国内与国外的现实阻碍;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也有对巩固脱贫的现实困境;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部“多元一体”格局的反映,也是自身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论述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包含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是人民性与实践性、同一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包容性三方面特征相统一的精神共识。人民性是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践性是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实际,指导社会实践;同一性表现为政治认同、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上具有共同的元素,多样性体现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精神特质的多元化;开放性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推陈出新,包容性是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欣赏,求同存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添彩润色,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以及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一定的阻滞因素,主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观念淡化,汉族与部分少数民族之间交流存在障碍,部分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遭到破坏。因此,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历史为契机,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教育,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国家认同观的培育;要增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促进族际间文明互动;通过民族交融增进民族间情感,创设民族互嵌型社区,拉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距离;用文化遗产时刻呼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保护华夏民族共同的历史印记,真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入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