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州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基于海珠区三个街道的调查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林镇宏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州市; 各民族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18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和必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五千年来,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族人民的交往互动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新常态。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实验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成员,他们在城市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频率不断提高,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共同构建起了新型的城市民族关系。城市民族关系不仅关乎城市民族团结,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促进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超大型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作为切入点,依托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广州市海珠区南洲、官洲、沙园街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首先,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以及广州市人口流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其次,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法对三个街道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结合问卷调查总结出广州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经济交往上表现出就业结构从隔离到互嵌,就业途径从单一到多样;社会交流上表现出人际交往从排斥到包容,居住格局从小家到大家;文化交融上表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逐渐清晰、情感上相互亲近以及民族社会距离逐渐缩小。紧接着,以现有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为基础,总结归纳出政府、社会层面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以上两个层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北京、上海、南京的实践经验,从体制机制的完善、互嵌式社区的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多维度综合考量,提出促进广州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勾画新时代超大型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魅力蓝图助力。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