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青海省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董九尹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出版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近年来,在国内面临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国际环境愈加严峻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国家凝聚力、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有着重大意义。大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未来将成为国家建设创造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本文基于已有的民族理论、共同体理论和相关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经过两轮预调查,使用SPSS21以及AMOS24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询问专家和测验对象的意见,经删减、修改后最终完成问卷编制。使用问卷对青海省大学生群体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群体当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较好,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态度情感都较为积极。2、理工类学科学生在“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态度”、“对自身民族的情感态度”、“对自身民族的认知”、“对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中华民族的行为意愿”五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文史类学生。3、情感情绪的特征会影响男女大学生的民族情感态度和意愿。由于女大学生更善于细腻地表达情感,且男女生的专业分布上并不均衡(理工科男生多,文史类女生多)。所以女大学生在“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态度”、“对自身民族的情感态度”、“对自身民族的认知”、“对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中华民族的行为意愿”五个维度上,女生得分均显著地高于男生。4、城市学生相比农牧村学生来说,成长环境更为丰富、教育资源更好。因此,在“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态度”、“对自身民族的情感态度”、“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对自身民族的情感态度”四个维度上,家庭在城镇地区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牧区学生。5、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与党团员相当,党团员与群众之间在各个维度的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得分均较高。6、大学生群体,对于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开展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有着自己的观点,且这些观点几乎都是积极且思路正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民族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扩展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载体。第三、更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教育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