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张文玉
关键词: 唐代; 和亲;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民族工作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政治学理论
出版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唐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复杂多变的民族环境下,统治者自开国之初即以和亲政策作为处理中央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羁縻之策。研究唐代和亲,便于全面了解唐代民族发展概况,把握姻亲关系对大一统格局形成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新时代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唐代和亲政策与民族关系建构,分四章加以概述。第一章讨论唐代和亲的形成。西汉和亲的制度化以及隋朝和亲政策的广泛推行为唐代和亲提供制度实践经验;唐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扩张和民族形势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统治者治国安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民族融合的推进及统治者开明的民族观为唐代和亲政策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章系统梳理唐与漠北、西北、东北、西南12个少数民族的和亲始末,分初唐、盛唐、晚唐三个时期,分别阐述不同阶段的和亲原因、和亲公主、和亲过程、和亲结果与作用。第三章考察和亲对唐代民族关系建构的影响。在和亲政策实施过程中,唐对和亲民族的认识发生了由对抗到为己所用的变化,和亲民族也在宗法血缘关系影响下和受唐册封过程中对唐王朝的政治统治地位建立了认同。同时,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使唐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得以加强,民族通婚与同化进程得以推进,民族融合渐成潮流。第四章将唐代与西汉、清代和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其同一性和差异性,进一步说明唐代和亲的承上启下特征。同时,客观评价唐代和亲政策,摒弃“以女性换和平”“以宗法定尊卑”的封建伦理,提取“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运用于当代民族关系建构中,探讨推动民族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对策。结语部分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拓展。和亲是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以婚姻为媒介进行的和平交往活动,旨在缓和民族矛盾、整合民族利益、巩固中央统治地位、建立政治认同。尽管唐代和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存在诸多不合时宜的伦理习俗,但其和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