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中民族关系表现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廉欣梅
关键词: 初唐诗歌; 民族关系; 民族战争; 民族交往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出版机构: 烟台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30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初唐诗歌中的民族关系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以研究初唐涉及民族关系的诗歌为基础,分析初唐时期诗歌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并与初唐史实互映,挖掘初唐不同阶段唐王朝与各民族之间的战和关系。唐高祖、唐太宗时期,来自西北地区的突厥依然是唐王朝的主要威胁,唐太宗与突厥展开了漫长的战争。唐太宗本着“绝域降服天下平”的民族观念,北伐征讨突厥。在高昂的民族情绪下,强盛的汉朝统治时代成为了初唐诗人们常常书写的对象,思慕汉代强盛的诗句下正是诗人们对未来唐与各民族关系走势的一种期盼。贞观后期,高丽叛乱,唐太宗以“取乱侮亡”为宗旨,东征平叛地方割据势力,收复故土。贞观诗人群体也时刻关注着唐与高丽的战争,他们一边赞美唐太宗的英勇神武,一面抒发着自己的报国热情,在紧张的民族关系下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诗篇。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民族关系更加严峻,政权的更迭和朝廷的内斗都加剧了唐与其他民族的矛盾。东北、西北、南方地区接二连三的爆发民族战争,这些战争持续时间久并且波及范围较广。北方地区的突厥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复国行动,裴行俭、张仁亶等人北上征讨。陈子昂先后随军征讨契丹和仆固、同罗,面对西北地区善战的匈奴后裔,他提出了“息边鄙,休甲兵”“重边功,明赏罚”的策略。骆宾王跟随阿史那忠部队安抚西域诸藩部落,诗歌反映了当时吐蕃、西域诸藩、突厥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待南方的蛮夷,唐王朝实行征讨与怀柔兼并的措施,在骆宾王、陈元光等人的诗歌中得以体现。在战争之余,唐与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都保持着友好的往来。民族交往使少数民族的酒文化、舞乐文化、边地习俗都得到了传播。在国家政权下的和亲往来也成为诗人们关注的焦点,金城公主入蕃引发了他们对国家军事实力、民族关系的思考。这一时期,唐派往各民族的使者承担着消弭战争、实现和平交往的友好目的。朝贡和互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唐与各个民族的交往,唐王朝开放自信的风气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综上,对初唐诗歌反映的民族关系进行研究,可对正史材料进行一定补充,对我们认识初唐时期唐王朝政治及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突破了以往学界从边塞诗入手的研究局限,对初唐诗歌研究内涵具有一定拓展之益。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