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唐代陕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陈丹

关键词: 唐代; 陕北地区; 民族关系; 墓志材料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史

出版机构: 延安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陕北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泛指陕西省的北部,本文所论的陕北地区指的是北括黄河河套、南至渭北北山、西界子午岭、东滨黄河秦晋大峡谷的黄土高原中北部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延安和榆林两市及南北更为广阔的地域。这里历来都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争夺之地,多民族杂居交错,互相交融,民族关系繁杂,终促成几大军功世家,形成五代宋初的割据局面。本文试图对唐陕北地区民族关系做以阐述,根据一些墓志材料结合有关文献对唐代陕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做以补充,欲与史书相互印证,以佐正史。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所要论述的陕北地区做以简述,界定其范围。其次对本文的选题意义做以阐述,主要内容为对前人关于西北民族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找到本文的切入角度。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唐前期陕北地区的民族活动与民族关系。唐代时陕北地区生活过吐谷浑、党项羌及突厥、昭武九姓胡等族,贞观之后,诸族陆续内迁至陕北地区及其周边的河陇、河东,对唐王朝时附时叛,事端不断,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此部分对诸族源流以及内迁时间、活动进行分析,对唐廷为安置诸族所设羁縻府州做以阐述,论述了唐代前期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情况、活动特点及民族关系。第三部分为第二章,唐后期陕北地区的民族活动与民族融合。依据内附时羁縻府州的设置及后来变化论述了党项、吐谷浑等民族的几次迁徙,分述诸族迁徙的原因并解析了内附诸族的几次叛乱,或随安史寇扰长安,或与仆固南下京师,或因边吏贪暴反叛,都反映了这一时期陕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唐末五代时陕北地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本章对唐王朝在此地区所设方镇节度使情况做以简要阐释,从羁縻府州到朔方军的建立,从临时性质到常驻军的转换,从行政手段到军事手段,可以反映出唐边疆形势前后发生的变化,至于唐末,朔方军与西北诸镇都在分化演变,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末期各地藩镇互相争战,陕北地区形成了夏州党项拓跋氏和府州折氏、麟州杨氏、延州高氏四大军功世家,这几大军事集团在陕北地区各自发展成为雄踞一方的割据势力,对上称臣,下统族民。本章对这几大军功世家的形成发展做了详细阐述,旨在论述唐陕北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对五代宋初这一地域战略地位带来的影响。一些戍边将领的墓志铭所载也可以还原补充部分历史,体现出唐廷在处理朝廷与诸族问题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官员的任用和民族背景也可以体现唐陕北地区的民族关系,本文意在结合文献所载,解析志文材料,从侧面反映当时陕北地区的民族关系。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