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刘卫宁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宁夏回汉; 民族关系

学位层次: 博士

学科专业: 民族学

出版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4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近代以来,作为我国重要民族聚居地的西北地区,在政局激烈动荡与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利益斗争愈演愈烈,以马福祥为代表的西北回族军阀的逐渐崛起使当地民族关系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与鲜明的地域特征。随着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军阀势力对甘、宁、青地方控制力的增强,当地回汉关系在经历陕甘回民起义的巨大冲击后呈现出倒退趋势,回族分布相对集中的宁夏在西北政局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地回汉关系既有受日益紧张的甘肃回汉关系消极影响的一面,又有因马福祥所奠定的“回汉和谐”群众基础而逐渐向好的一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全新发展道路。本论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一、介绍本论题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和学术研究现状。系统回顾民国时期民族思想研究的总体情况,涉及西北诸马军阀的形成原因、民族特点、历史地位、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概括了这一时期宁夏民族关系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探讨民国时期宁夏回汉关系的理论基础。二、从回族的形成、历史地位、民族特点和分布格局等内容入手系统阐述宁夏历史上的回汉民族关系,回顾左宗棠对西北回民起义的残酷镇压及其历史影响,生动反映了西北回族分布格局在这一历史巨变中的演变历程。在反思清代处理宁夏回汉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关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为探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三、论述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族政策,反映“三民主义”、“五族共和”理念在民国时期的延续与嬗变,为系统阐释这一时期主流民族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和民国以来民族政策演变历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揭示时代背景对民族政策的相关作用。四、系统论述马福祥“回汉和睦、民族和谐”的民族观及其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扶持政策,以易督风波背景下甘肃回汉关系的剑拔弩张反衬宁夏地区回汉之间的风平浪静,凸显马福祥民族政策的合理性与成果性。勾画宁夏民族关系在甘肃回汉关系紧张背景下相对缓和并逐渐趋好的发展轨迹,从一个侧面揭示回汉和睦、民族和谐的重要性,得出宁夏回汉关系在经历曲折和冲击后缓慢向前发展的历史结论。五、系统阐述国民军统治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展现当地民族关系在河湟事变与凉州事变冲击下曲折发展并缓慢恢复的历程。马福祥家族在国民军进军西北之时的政治选择既反映了马氏家族对宁夏控制力的增强,又凸显了宁夏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格局中的历史地位。马鸿宾和吉鸿昌在恢复社会秩序与修复回汉关系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及其历史意义,勾勒民国时期宁夏回汉关系发展历程的曲折轨迹,探讨宁夏回汉关系恶化的原因与相关历史教训。六、系统论述宁夏回汉民族关系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脉络,分析论述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北洋政府时期民族政策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宁夏回汉群众合力抵御日本侵略和海固回民起义相关史实,探讨国内政治环境与民族关系格局对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影响。总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轨迹与时代特征,与甘肃势同水火的回汉关系进行比较后,肯定了自马福祥以来所奠定了“回汉和睦、民族团结”的民族关系主旋律。七、从历史学和民族学角度对近代宁夏回汉民族关系进行总体定位与客观评价,探讨清政府血腥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对西北回汉关系所造成的巨大消极影响及其在民国时期的延续,分析论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脉络及其相关原因。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所带来的全新气象,凸显了民族平等、回汉团结、和谐共荣、共生互补民族理念的正确性与成功性。基于历史与现实探讨“宁夏模式”在处理宁夏回汉民族关系时的经验,论证其对调整当前民族关系的启示。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