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民俗生活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 ——以八师石河子市为例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廖梦雅
关键词: 兵团; 屯垦戍边; 民俗生活变迁; 民族关系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出版机构: 石河子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3年6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民俗是各族人民大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兵团民俗亦不例外,是在履行国家屯垦戍边使命、亦军亦农亦工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由各族军垦儿女、职工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生活文化。 本文对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学习、了解和综述的基础上,对兵团民俗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兵团民俗生活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受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民俗主体构成的影响。在综合利用民俗事象与生活整体两种学术研究取向的基础上,以八师石河子市为例,从物质生产生活民俗、人生礼俗、岁时节庆民俗三个方面对兵团初期的民俗生活与今日之民俗生活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对兵团民俗生活总体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理论思考,民俗主体由“部队官兵”到“亦兵亦民”;民俗事象从“整体单一”到“复杂多样”;民俗情境从“军队模式”到“城镇模式”以及民俗生活呈现“多元交融”与“多元一体”的态势。文中最后一章运用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从“赶巴扎”、节庆互动和语言交流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兵团民俗生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认为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各民族在民俗生活中交往越频繁、越深入,民族关系就越融洽、越和谐;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又进一步促进了民俗生活的互动与交融。这对强化文化戍边、文化实边、文化强边理论指导实践,对提升兵团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主要运用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八师石河子市区、石河子乡以及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133团、143团参与观察和入户访谈,对兵团民俗生活及其变迁态势做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并对兵团民俗生活中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索。希冀通过对兵团民俗生活与民族关系的研究为民俗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案例的同时切入一个新的视角,为和谐民族关系探寻一条有效路径,丰富和拓展我国民族关系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同时,为把握兵团民俗生活变迁的规律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促进兵团乃至新疆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