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资源

失序与重组 ——民国时期甘肃地方政治与民族关系(1929-1937年)

民族: 未关联民族

作者: 汪洋

关键词: 甘肃; 地方政治; 民族关系

学位层次: 硕士

学科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史

出版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

文件数量: 0

文件大小: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1日

收录日期: 2023年10月8日

类型:

来源:

摘要: 甘宁青曾经作为一个整体同属甘肃省管辖,这三省居于祖国西北,自古以来是沟通西域的重要通道,非常受中央政府重视。进入近代以来,甘肃地方的历史发展特点既有着中国整体沉重迈向现代化路途的普遍性特征,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一面。甘宁青三省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生活着回、藏、蒙、哈萨克等许多民族,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在少数民族中盛行。该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在中央权威衰微之时,易于滋生地方集团势力,但是受地方地理、经济等条件限制,很难形成逐鹿中原的政治集团。在1929年甘肃省析出宁夏青海后,它的发展更多的从某种混乱走向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讲,甘肃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发展有关,从具体的方面来看,甘肃本土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在甘肃的力量经过一系列的磨合后逐步在大方向和重大利益问题上走向合作也是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所谓的“安定中求进步”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实现的重要原因。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多民族地区的甘肃,各种势力在此的分化组合和政治统治,以及在国民党中央军势力进驻甘肃后,这种分化组合逐渐走向明晰的过程。在国民党朱绍良主政甘肃到抗战爆发为止的数年时间内,甘肃的民族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类似马仲英扰乱甘南甚至晚清诸马镇压回族起义的事情再未发生。随着西北开发的呼声,甘肃的各项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北的现代化进展。在最后一节所阐述的卓尼改土归流则具有某种标本意义,它展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国民党民族政策理念等丰富的内容。

外部链接: 访问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