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标识性文化资源

白族造纸造盐工艺

民族: 白族

作者: 朱思嘉

文件数量: 4

文件大小: 6.0 MB; 5.9 MB; 6.6 MB; 5.9 MB

分辨率: 5472x3648

拍摄地点: 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博物馆

拍摄日期: 2023年4月15日

收录日期: 2023年6月3日

类型: 图集

来源: 田野调查

摘要: 据有关史志记载和民间传述,鹤庆手工造纸始于唐朝,由成都传入南诏,发展在宋、元时代,明、清为鼎盛时期。尤其是鸦片战争后,随着鹤庆商帮的崛起,鹤庆纸品从茶马古道打入国际市场,鹤庆造纸业得到长足发展。民国年间,白棉纸作坊遍及现在六合辖区的大犹龙、小犹龙、灵地、碧龙、大甸、五星、河东、吉菜等村,扩展到中江辖区的江东、长坪,松桂辖区的龙珠、枫木禾等村落。这些地区的中等农户,几乎家家开办白棉纸作坊。白棉纸的名牌有“天水”“弘农”“托货求财”等家。1920年(民国九年),全县手工白棉纸产量已发展到约百吨。纸质好、纤维强色泽白,誉满省内外。在鹤庆县城早有固定的经营商贩,1949年至1952年间尚有棉纸业营销商 24 户。除本地坐商、行商在鹤庆、丽江、剑川、香格里拉、维西、永胜等运销外,产品大头则以鹤庆县商帮为载体,沿着驿路古道远销到下关、保山、腾冲、昆明等地,以至省外的四川、国外的缅甸等。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白棉纸成了国内国际贸易的畅销商品。鹤庆造纸业在本土发展的同时,其工艺也不断向周地区乃至大西南诸省及东南亚地区传播。鹤庆纸及造纸术拆射出白族的科学与文明。鹤庆县商会曾注意了白棉纸的开发。1948 年(民国三十七年)推选第九任会长和理监事时,设立了15 个同业公会,其中就有纸业公会。我们在从中可以看出鹤庆造纸业的辉煌,难怪人们称鹤庆为“纸乡”,是大理地区“造纸的中心”,这可算名副其实。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有一个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白族村——诺邓。在这里,村民们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盐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