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黎族博物馆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现有人口约120万。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兼有渔猎。纺织工艺在历史上盛名,开创了“双面绣”刺绣,织锦“崖州被”为代表。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以祭祖先为重要活动,崇拜自然。有女子文身习俗。 传统节庆:年节(春节)、三月三爱情节、牛节、禾节、山栏节以及七仙女温泉嬉水节等。 槟榔果视为吉祥物和定情的信物。 黎族博物馆,按海南省保亭黎族自治县黎族传统民居建筑1:1复原建设。规划为村赛形式。由地居式船型屋、高架船型屋、金字型屋、山栏架、谷仓等组成。村寨环境和植物种植按当地气候配置。 室内外陈列,按黎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原状复原陈列。展品均征集于海南省各黎族居住地区,年代为清代至近代,约四百年历史。建筑面积556平方米、占地面积1265平方米,山栏广场487平方米。于2006年建成。2007年正式开馆。
-
黎族山栏架
又称晒谷架,用来晾晒山栏稻、水稻。黎族吃饭,有现春米的习惯,架高便于多晾晒、储存稻穗。平常要借助竹梯爬上爬下翻晒稻穗。山栏架宽3.2米,高3.5米。
-
黎族地居式船型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呈纵长方形,竹木结构。长8.6米,宽4.5米,高3.1米,建筑面积38平方米。 房屋竹木屋架,衔接处用藤条拴绑牢固;茅草为盖,顶檐垂直地面与檐墙合一,形似一只倒扣在地的船。室内,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间隔如船舱,划分居住区、灶位、杂物间等。门在中间,屋顶侧面留有天窗,便于取光。
-
黎族谷仓
竹木结构,长3.7米,宽2.6米,高2.8米,建筑面积10平米。 谷仓选在干爽向阳处,集中或单独建造。竹编泥糊墙,房顶由竹竿编成,外部糊泥,上盖茅草,呈圆拱形。万一茅草顶着火,有泥糊顶绝缘,不会殃及贮存的谷物。
-
黎族风车
扬场用的农具,凭借惯力及空气阻力等,通过高速运转的风扇叶轮将谷粒从杂物中分离出来。
-
黎族高架船型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竹木结构。屋长13.7米,宽8.6米,高8.2米,建筑面积235平方米。 房屋呈长方形,上下两层,正面两侧开门、设楼梯。一层、二层房檐均外伸呈篷状,可在檐下春米、休息,也可存放农具、柴薪。室内楼板用竹片铺设,设火塘,供炊事和取暖。
-
黎族黎锦制作技艺
黎锦是产生于海南黎族的中国最古老的棉纺织品, 它有四大工艺。 纺: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 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 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 染:黎族可用多种野生植物染料染色,染色是 黎族民间一项重要的经验知识。有一种扎染的 染色技术,古 称“绞颂染”,把扎、染、织的工艺巧妙地结合一起,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 织:织机主要分为脚踏织机和踞腰织机两种。 跑腰织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织机,与六七千 年前半坡氏族使用的织机十分相似,其提不 工艺令现代大型提花设备望尘莫及。 绣:黎族绣分为单面绩和双面绣。其中以白 沙润方言区女子上衣的双面绣最为著名。她们 刺出的双面绣,不逊于苏州地区的汉族双面 黎锦图案丰富多彩,多达160种以上 主要有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等6种类型纹样。
-
黎族金字型茅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竹木结构。长8.2米,宽4.6米,高4米,建筑面积38平方米。 茅屋呈纵长方形,“金” 字形屋顶,屋檐较高,竹编泥糊墙。房屋入门后是门厅,过厅两侧为卧室和厨房;房间以过厅最大,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后墙正中设有神台或神阁架,祀奉祖先。该房屋具有省工省料、通风采光好、易排水等优点。
-
黎族花棒
体鸣乐器,又称“金钱棍”、“霸王鞭”、“连厢棍”。在我国流传地区和使用民族都比较广泛。多用于民间舞蹈中,既是乐器也是道具。
-
黎族鼻箫
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黎族地区。音色清幽、柔和。常在“三月三”节日用于青年男女社交和恋爱生活中,为定情信物。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拇指按上孔,右手拇指、食指按下孔和底孔,吹孔斜放鼻孔内,呼气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