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蒙古族托布秀尔
弦鸣乐器,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温泉、博乐、精河等地。琴首两侧各置一轴,张两根丝弦。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弹唱伴奏,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说唱演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本展品为传统型托布秀尔。
-
蒙古族托布秀尔
弦鸣乐器,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温泉、博乐、精河等地。琴首两侧各置一轴,张两根丝弦。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弹唱伴奏、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说唱演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
蒙古族四胡
拉弦乐器,又称“四弦胡”,主要流行于内 蒙古和东北各省。有低音、中音、高音三种。主要用于独奏、伴奏、合奏以及艺人说书时的伴奏。代表曲目有《八音》、《阿斯尔》。
-
蒙古族火不思
弦鸣乐器,突厥语“qobuz”的音译,或写作“胡拨思”、“琥珀词”、 浑不似”等。约宋元时传入内地,主要流行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形似是琶,但颈直,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唐人犹有直颈琵琶、曲领琵琶之名,宋元始以直颈者名“火不思”。本展品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巴雅尔老师捐赠,制作年代为2000年。
-
蒙古族马头琴
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蒙语称“莫林胡兀尔”。流行于从东北到西北的辽阔草原游牧地区其音色圆润、委婉、如歌如诉,极富感染力。马头琴的弓毛、琴弦均以马尾制成,按其结构类型、演奏方法、风格特征等的不同,可分为: “潮尔” “力”、“伊克力”、“冒仍胡尔”。传统乐曲有《朱色烈》、《阿斯尔》、《走马》等。本展品为民国时期马头琴复制品。
-
蒙古族萨满鼓
膜鸣乐器,又称“神鼓”、“抓鼓” 、“手鼓” ,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区的达斡尔族、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北方民族中。原为萨满祭祀仪式中表演使用的舞具和乐器,后民间用于祭天祭祖、烧香还愿,现用于欢庆丰收,节日娱乐等场合中。表演时,一手执鼓、一手执槌,腰部系有腰铃,身穿萨满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