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羌族博物馆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理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人口约31万。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羌族崇拜祖先,信奉天神,以白石为最高崇拜象征。 羌族主要从事农业,兼牧业,养羊业发达。有着独特的医药历史和经验。精湛独特的碉楼建筑艺术著称于世。 传统节庆有祭山会、羌年节、端午节等。羌族人喜欢红色,以红色标志为吉祥物,挂红是羌族的最高传统礼仪,称为尚红习俗。 羌族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按四川汶川地区茂县羌族传统民居建筑1:1复原,由当地工匠按本民族习俗和传统建筑工艺在北京落成。 羌族博物馆由四户相连碉楼民居、邛(qiong)笼、祭山塔、观音庙、晾谷架、转山路、索桥组成。规划成连体的石堡式山寨。室内外陈列,均按羌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原状复原陈列。所有展品征集四川省汶川地区,年代为清代至近代,约三百年历史。 建筑面积1171平方米,占地2750平方米。1993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正式开馆。 2008年“5.12”大地震,使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独特而又古老的羌族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为了展示羌族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本院在羌族博物馆举办羌族文化遗产展览,内容涵盖羌族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遗产等。
-
羌族邛笼
羌族调楼,古称邛(qiong)笼。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羌族博物馆碾楼按四川汶川地区茂县羌族传统碾楼1:1复原,采用当地建筑原材料,由当地工匠按本民族风俗在北京落建。四层六边形,属防卫型碾楼。高14米、直径5.6米,建筑面积63平米,占地面积24平方米。于1993年建成。
-
羌族碉楼
按四川省汶川县羌族传统碉楼1:1复原,是一座四户相连的石堡式建筑,内部用圆木做支撑结构,楼面为木板,外墙全部采用青石块和石片与混入牛、羊毛的黄泥垒砌而成。堡内每户均为三层,高低错落,每层靠木梯相通。上层存粮贮物和供奉“白石神”;中层住人,设火塘;下层圈养牲畜,堆放农具;楼顶平台用于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休歇。碉楼易守难攻,是绝好的防御性建筑,又适应当地寒冷气候的居住。碉楼长36米,宽18米,高8.8米,建筑面积1093平米。于1993年建成。
-
羌族鹰骨羌笛
气鸣乐器,流行于四川省羌族地区。以鹰骨制作,演奏时将顶部簧嘴含于口中,双管发等音,量弱质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