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傣族竹编箩
- 傣族腰箩
- 傣族挑箩
- 傣族背箩
- 傣族米线筒
-
傣族寨 心
每个村寨第一个创 寨人去世后,村民用他宅旁的石头,刻上他的名字,立在寨子中央,四周用木柱护立,成为 寨心。寨心起着保佑全 寨人平安、寨子繁荣昌 盛的作用。献祭寨心是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动。
-
傣族八角亭
八角亭,是我院按1:1比例复原云南景真八角亭建造,2011年10月落成。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真寨,始 建于公元1701年,是典型的西双版纳佛教建筑,它吸收了东南亚建筑风格,又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造的,历史上曾是景真土司召集各地头人议事和僧侣决定重大事宜开会的场所。 八角亭砖木结构,由亭座、亭身、亭顶、刹杆等部分组成,通高15.42 米,宽8.6米。亭座为亚字形砖砌须弥座;亭身分8个大面,31个 小面,32个棱角,四方开门,墙面涂抹红色泥皮,外印花草、动物等各种图案。亭顶为木结构攒尖顶,上铺红色平瓦呈鱼鳞状;屋檐圆形,其上分八个方向,建成八组十层人字形小屋面群,向上层层覆盖,渐次收小;屋脊上装饰有小金塔、禽兽、火焰状脊饰,檐上挂有铜铃。亭顶上竖金属刹杆,其相轮上装有花卉图案银片,可随风发出清脆声响。整座建筑玲珑秀丽,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
傣族大象水井
水神遮风避雨的神殿,由大象和佛教组成的建筑主体
-
傣族竹琴
体鸣乐器,傣语称“嘎腊萨”,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傣族地区。共鸣箱考究,造型为龙船,通常发音体为长方形竹板,本展品为金属制,更显尊贵。古时,竹琴主要做出土司府礼仪、祭祀等场合使用。
-
傣族韵板
体鸣乐器, 也称云馨、铜片钟。流行于云南“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为铜制,三角蝙蝠花形,有多种形制,演奏时需吊挂或手提,用于佛事活动,为宗教乐器。
-
傣族箜篌
弦鸣乐器,属于竖箜篌的一种。孔雀造型,装饰华美,用料考究,原为傣族土司府中乐器,极为稀有。古时自缅甸传入我国西南地区。
-
傣族箜篌
弦鸣乐器、属于竖箜篌的一种。鳄鱼造型,装饰华美,用料考究,原为傣族土司府中乐器、极为稀有。古时自缅甸传入我国西南地区。
-
傣族西玎
拉弦乐器,又名“玎西” “傣玎”。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西玎”即三拉奏的琴。形制近似二胡或板胡,陶制琴民间已不多见,琴筒竹制或者椰子壳制者较为普遍。柚木或椿木为琴杆。弦轴下琴杆内侧设一铁钉。琴头雕有孔雀和凤凰树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