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门巴族语言文字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实际上包括两种语言,一种通行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等地区,称墨脱门巴语;另一种通行于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等地区,称错那门巴语。门巴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通行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和林芝县的东久区的墨脱门巴语,使用人口约5千;通行于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及其以南的达旺地区的错那门巴语,使用人口约3万多。在国外,门巴语主要分布于不丹境内的部分地区。在墨脱县兴区文浪村的门巴族自称“不若米巴”,使用的语言与达旺话比较近可以相通。居住在黑脱其余地方的门巴族,自称“仓洛”,他们的先辈来自门隅,说的是另一种门巴语。门隅地区共有达旺、德让、勒布、里四种方言。
-
门巴族饮食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东端是珞渝地区,西毗门隅,在这广阔的地域居住着数万门巴族人。 珞渝地区沟深谷狭,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刀耕火种耕地适宜种植玉米,因此,门巴人烹饪简单,汤菜是主菜,汤汤水水,和单调的米饭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颇受人们青睐。玉米和鸡爪谷成了墨脱门巴族的主食珞渝地区沟深谷狭,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刀耕火种耕地适宜种植玉米,因此,玉米和鸡爪谷成了墨脱门巴族的主食。玉米一般和大米渗和煮成混合饭,玉米细粉煮成面团。玉米也是酿制白酒的主要原料,另加部分玉米渣和鸡爪谷。
-
门巴族信仰
门巴族有着对鬼、神、佛的最大的宽容精神,不分远近、亲疏、厚薄,都请在他们的心灵的祭祀上按部就座,奉献人间的礼遇和牺牲。原始宗教、原初本教和藏传佛教,是在门巴族社会中并存的、为门巴族共同信仰的三种宗教。
-
门巴族习俗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以玉米、水稻、鸡爪谷为主,同时种些小米、荞麦、青棵和棉花等农作物;其次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手工生产石锅、藤器、竹器、铁器、银器、织布等。门巴族多居住在深山峡谷地带,目前保留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但其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实际。在门巴族居住地区均属热带和亚热带,雨水多,植物生长很快,刀耕火种对森林影响相对较小。在这些地区也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发展热带果林香蕉、芭蕉、柑桔、柠檬、水蜜桃等有着较大的潜力。
-
门巴族文学
门巴族的文学艺术是西藏文化宝库中又一颗晶莹的明珠。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有反映男女爱情,还有反映生产与生活斗争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又受到宗教的影响,使许多作品带有宗教思想的印记。
-
门巴族丧葬
关于丧葬的习俗,从门隅地区的历史演变来看,土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门巴族很可能曾经普遍实行过。但随着佛教在门隅地区的传播发展,门隅的门巴族主要的是实行火葬,天葬和水葬。
-
门巴族历法
物候历是门巴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创造的传统历法,对年、月、日和季节有了明确的划分。以月亮圆缺12次为一年,将一年分为冷暖两季,每年的三月至十月为暖季,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二月为冷季。一个月是30天,太阳从升到落为一天。门巴族通用藏历,节日与藏族相同。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门巴族喜庆的日子。新年节庆期间,全村在宽敞的地方唱歌跳舞,表演一种叫作“错木”的门巴戏剧。其唱词曲调随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深受门巴族人民的喜爱。
-
门巴族节日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曲科节: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
门巴族建筑
门巴族建筑在过去的时候,门巴族的村子是比较分散的,仅仅十户成几十户的村落,往往就分几个居民点,解放以后,门巴族的人们居住相对地集中了一些。
-
门巴族婚恋
门巴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虽然儿女婚姻一般由父母或舅爷作主或包办,但也需要征得子女的同意,这种婚姻成功率高,都能白发偕老,门当户对的阶级色彩不明显,通常也不受贫富等级观念的影响。也有一些没有取得子女同意而结婚的,婚后往往会发生纠纷,产生矛盾,离异的比例较大。 门巴族传统的婚俗十分复杂,随着社会的变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因为门巴族居住在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山高谷深,森林密布,激流险滩等一道道天然屏障,加之北面的喜马拉雅山封闭,这里世代与世隔绝,仍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是这种封闭性才使得这里还保存着和沿袭传承着极其丰富、古老和独特的民情民习。
-
门巴族歌舞
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门巴族的大部分乐器是藏传乐器,传统乐器较少,主要的传统乐器有里令、森萨让布龙、塔阿让布龙、基斯岗、牛角琴等,而藏传乐器则有神鼓、钹、铃以及各种各样的号等等。里令,又叫“双音笛”,是一种双音竹笛或双管竹笛,流行于门隅、墨脱、林芝等地。里令长约34厘米,里令的管体是用两支竹龄较老、粗细相同的无节小竹合并而成,两管接触处削平,再把蜜渣、彩色珠子镶嵌在两管的夹缝里,用丝线固定双管,管上留有一排小孔。里令音量较小,音色明亮。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在珞渝北部山区,男子夏穿自织的土白短上衣,长袖,大对襟,两个布扣在右边,下穿自织的带纹花短裤;冬穿从藏区购回的氆氇长袍或自制的野牛皮大披挂。妇女夏带花纹的上衣,下穿白布短裤;冬穿用氆氇拼成长方形、中间留有一个圆口的披肩。男子右侧腰间挂小弯刀、火镰,腰前横拴一把利刀。男女都有许多银器装饰品,每逢节日吉庆,戴上所有的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