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高校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学术界将更多的眼光集中在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青少年在接受民族团结方面教育的延续,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高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是不能忽视的。兵团高校地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高校,有义务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兵团组织,有责任发挥兵团组织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在梳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思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研究,以此来对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概述了国内外与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兵团高校与民族团结教育。界定了民族团结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阐释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目标、功能及兵团高校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并梳理了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分析。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对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为依据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对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过程、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第五部分,进一步增进兵团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结合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归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途径探索四个方面。
-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团结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观点,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为系统分析和总结广西民族团结的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总的政策。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区,又是一个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因此,民族团结不仅是广西民族工作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全国民族工作的关键点之一该文以马列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为理论依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论述了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团结的实践及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广西民族团结取得的经验。 本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阐述了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介绍了广西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 第四部分:对广西民族团结的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概括总结了广西民族团结的基本经验。
-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我们56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民族是国家的支柱,各民族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其中民族团结是决定性因素。青少年则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数民族地区是民族问题的敏感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程度关系到民族间关系和谐与否,民族间的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起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意义,有利于民族情感的培养和民族认知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推进祖国的前进步伐。本文从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和关键因素三方面探究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18份,从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来看,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本民族的认知程度高于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度,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民族认知的空间还可以扩展。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认知形成过程、认知不同而选择不同、情感不同而认知不同几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情感价值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从民族情感认知的角度寻求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让青少年正确认知、培养其民族情感、让其建立坚强的意志力、让其拥有积极健康的民族人格等途径帮助青少年从民族情感认知的角度认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促进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和进步,稳固我国民族团结统一的和谐局面。
-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7﹒5”事件后,民族团结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校已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新疆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相比较国内其他地区高校显得更加地急迫和重要。新疆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作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结合新疆的具体区情,才能解决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问题,才能使民族团结教育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以喀什师范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把它作为了解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调研发现,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整体情况较好,各族学生积极向上,思想紧跟主流等一些喜人的成就;同时也发现“三股势力”仍然是影响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危险,除此之外,学院的管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宗教信仰的影响等方面也都直接影响了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鉴于喀什师范学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的对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一些有效对策。通过发挥高校的主渠道作用,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营造各民族大学生和谐相处的校园文化,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都能够有效加强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成效。 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为例,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新疆各个高校都应该不断努力探寻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研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的团结思想有利于正确处理我国所面临的民族问题,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是党的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列主义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借鉴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并以新时期我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采取的新实践为现实依据提出来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内容丰富,它首先强调了我国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根基。其次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最后阐述了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和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的认识,而且指引我们开拓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并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
-
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初探 ——基于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考察
新疆是我国多民族省区,民族团结直接关系到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我国边防的巩固和我国的统一。因此,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历来重视新疆民族团结事业。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事业主要是基于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致经历了二十八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二十八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及自治区党委对二十八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通知的研究和比较。了解到二十八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体现出了当时新疆民族团结现状,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安排,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 通过认真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贯穿活动中的一根红线,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突出重点、追求实效、年年有新意,年年有提高。各族群众则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作为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自觉学习、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实际、重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巨大政治勇气。回顾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团结事业的历史进程,民族团结教育月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稳定促使新疆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章共从四个方面梳理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历史进程及经验: 第一部分:首先,从三个方面的需要来说明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通过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内容介绍对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进行历史考察。 第三部分:通过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特点的介绍对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进行历史考察。 第四部分:总结了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经验。
-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对各族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其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远大计。在学校开展以历史教学为主的民主团结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当前所发生的社会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学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本文试图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这一论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全方位论述,以求能使各位教师加深理解,并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前言包含了选题来源、选题意义和学术史综述。正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论题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三、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分别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两点注意事项。作者认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他们自觉抵制民族分裂活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和谐班级、校园建设,是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意识的培养;中华民族意识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可以分为历史课堂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和课外活动对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两个方面。文章最后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及民族英雄内容的讲授。
-
江西红色文化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江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弘扬江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江西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论述了江西红色文化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体现。与此同时,对如何更好地运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等教育学府,其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团结教育既有优良的历史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回顾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历程,总结所取得的经验,为其它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借鉴,在我国积极推进全民民族团结教育的战略背景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本文从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延安民族学院的建立入手,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从延安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通过课堂教学,教授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党的民族政策知识,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贯穿于课堂和课外活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民族平等、团结的教育;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由学生会举办各种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员间团结互助、努力学习的民族团结教育传统。 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要警惕部分学生具有过强的民族意识、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和渗透,要及时加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再次,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总结,认为正确的民族理论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先导,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采取了灵活的教育方法以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取得成功的经验,其给其它高校的启示是要树立以多民族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建立以多文化包容为本的校园和谐文化,同时完善以多部门协调为主的教育长效机制,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经常性、有效性。 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丰富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理论,并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地影响。
-
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为例
民族团结关乎着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向来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高等院校是我国各民族精英成长的摇篮,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精英人士对民族团结问题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就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着手,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我国高校当前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而归纳和总结其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展开归因探讨与对策分析。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情况的研究,进而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范式和规律,以期对其他单位和社会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考。 首先,在研究中本文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研究指标体系,尝试将里克特量表和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应用于衡量民族团结的效果,并从宣教体系、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民族团结认知态度以及不同民族间社会距离等方面展开分析,着重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院校和非民族院校共四所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 其次,研究发现,受调查的民族院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保障体系,实施状况较为理想,而受调查的非民族院校保障体系相对较弱,实施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民族院校中民族团结知识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中普及都较好,而在非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情况好于汉族学生,整体上都不如民族院校学生;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可比例都很高,有着正确的民族观,而非民族院校中大多数学生认可程度相对低一些,汉族学生认可比例低于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民族间社会距离上,大多数民族院校和非民族院校学生都能与其他民族保持正常社会交往,但两类院校学生愿意与其他民族保持密切交往的比例都不高,均没达到65%。 最后,本文对调查的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归因分析和思考,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的对策建议。宏观上,高校尤其是非民族院校应该将民族团结教育视为必须应对的社会议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建立起长效机制;具体实施上要打破高校中民族二元结构的隔离;注重公民意识教育,探索“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关注敏感民族,大力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教育等等。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199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正式批准将云南列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试点省份,2006年云南省确立了434所中小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民委的表彰,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南涧彝族自治县、剑川县三县市18所中小学的调查,对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 第二章从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防范境内外对敌势力分裂祖国图谋的迫切需要和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五个方面对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调查,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中小学生民族认同程度的整体情况、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 第四章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着部分中小学领导和老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目标认识不清、部分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薄弱、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不太明显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从树立民族团结教育的正确认识、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督导、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培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通过相关学科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以及通过相关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七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文章选取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对象,又根据大理白族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的不同,选取了大理市、剑川县、南涧彝族自治县三个县市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意义;另外,本文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对大理白族自治州18所中小学进行了一线调查,总结出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
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文章以新疆中学民汉合校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阐述新疆中学民汉合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活动形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准确把握新疆中学民汉合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内在规律,并在借鉴国内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和对策,不断推进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详尽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的主要构思、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概述。包括四个部分:民族团结思想的理论渊源;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概念界定;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要求及加强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迫切性。 第三部分,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分析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活动形式、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这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四部分,解决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的对策。针对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首先,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建设,从拓展统编教材及开发校本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丰富和完善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形式,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再次,加大关于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专业师资力量;最后,推进新疆中学民汉合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制度化,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前,由于国内外分裂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干扰,使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民族问题在特定时空内还显得较为突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民族团结的未来力量。大学生历来是敌对势力和我们展开激烈争夺的对象,也是他们进行思想渗透的主要日标。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校园稳定,更是关乎民族团结大局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本文立足于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出发,结合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阐释了民族团结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要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和意义,首先界定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建议,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增加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即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内容设计、拓展有效途径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
-
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各族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该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各民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的各民族之间客观上存在诸多差异,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团结的破坏和民族关系的利用,导致民族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对大学生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知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探索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以及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及内在原因。最后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结合国家、学校(文章以中国的高校为主)、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提出了完善国家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民族团结思想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能否形成,关系着我国各民族同胞能否通过共同奋斗,以顺利实现共同繁荣的明天。在我国继续实施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敌对份子企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的现实,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的来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对策,意义重大。 文章以民族问题、民族团结教育和有效性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党和国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论述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保障,是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的正能量方式。 在对现阶段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作了比较客观的定位后。肯定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树立民族团结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指出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的国家民族观念、民族团结思想意识淡薄,学校教育过程自身开展不力等问题。并围绕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认识深度,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过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受用力这三个方面凸显的、影响民族团结教育有效开展的问题,来论述现阶段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文章在把呈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同时,从学生客体层面出发,围绕高校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为主线来展开论述。通过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整体涉及到的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环节、教育目标五大方面因素的开展过程进行论证。不但就某单个因素引起的问题提出对策,也就如何协调各要素使之形成合力做了探讨,来综合论证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