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展历程·主要特征·经验启
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始阶段、曲折前进、恢复发展、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体多元""全国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主题.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呈现出历史基因积淀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润泽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国家场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统一战线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相结合、保持民族理论的创新性与民族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坚决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尊重民族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始终发展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命题经历了由“树立”到“培育”再到“铸牢”的三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
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2022年以来,贺州市平桂区深入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活动,将民族工作融入助推平桂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助力平桂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效显著。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对于这个趋势和目标,社会各界高度认同,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全面理解,做好相关工作。
-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几年又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这一理念。今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不断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
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们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既是自然凝聚过程,也是政治形塑过程。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活、互相吸纳的人口联系、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是把我国各民族凝聚于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使之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不断发展的主要纽带。
-
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可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民族团结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了增强文化认同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在今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历史观”命题,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引领,通过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王延中: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华民族观经历了古代中国“天下观”下的中华民族观、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华民族观和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的新中华民族观以共同性为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观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强调“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宣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日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对做好新疆工作、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定向引航,为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凝心聚力。
-
【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
【共有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与秩序
理解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含义、结构和秩序,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文章结合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政治、地理、经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历史等多个维度,在学术话语上梳理了看似杂乱的民族现象,整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和调整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构与秩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