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侗族尝新节
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侗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每年夏历六七月间新谷登场时择日举行。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新谷,舂出喷香的白米。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尝新节要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1] 2020年11月21日,在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乌湾村,少数民族群众在芦笙场上整理盛装。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乌湾村举行传统“吃新节”
-
侗族林王节
历史上的侗族先民,为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产生了千千万万难以忘怀的英雄。“林王节”就是锦屏县寨母一带的侗家人纪念明代英雄林宽的节日。 洪武三十年,林宽在上婆桐举起了义旗。攻下了龙里守御千户所,大挫明军,接着又进新化、平茶,包围黎平府。明庭震惊,派楚王桢和湘王柏率三十万人马前往镇压。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了,林宽英勇牺牲。 侗族人民尊他为“林王”,于每年六月的第一个辰日包着又长又大的粽子祭祀。 相传这种粽子是林王军队作战当干粮用的。第二天,周围的寨楼、塘栏、便幌、归宿等寨也都同时过林王节。人们到一株传说是林王倒栽的枫树下拜祭。外地客人来到时也到树下悼念英雄后方能进寨。席间,赞美林王光辉业绩的歌声不断传来。更使人们深感对英雄的无比怀念。
-
侗族播种节
播种节,又称三月三节,是报京侗族的一个民俗节庆,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毗邻地区。侗家为劝民适时耕种而设,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期三天。节后进入春耕大忙。节日活动各地不一,有的舞春牛,有的放花炮,有的踩芦笙,有的走亲串寨。
-
侗族斗牛节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 ,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 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
布依族二郎歌会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陆坪大桥、马场坪火石坡及福泉城郊洒金谷,都分别聚集数以万计的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各族群众,欢度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二十四’二郎歌会。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少数民族人口约8.5万人,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
-
布依族六月六
安龙县过“六月六”则是为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胜利。传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土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掠夺,激起群愤,纷纷起来进行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击败了敌人,从此,“六月六”便成了当地人的节日。届时当地政府拨款支助,举行各种集会活动,非常隆重。
-
布依族牛王节
传说,古时布依族原来没有牛,耕田犁地都是用人拉。牛王在天上看到后,很同情布依人的辛劳,在春耕大忙就要到来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降生到人间。从此,天下才有了耕牛,从此布依人才摆脱了拉犁的劳苦。为了纪念牛王的诞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无论人们农事再忙,都要给牛休息一天。清晨,家家户户的牧童把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戴上光荣花,然后用粑粑叶包着蒸染成五色的糯米饭去喂牛,表示亲切的慰劳。此外,还邀请来自邻村的朋友和本民族同胞共聚一堂欢度晚宴,坐八仙桌吃五花糯米饭,品味香喷喷的腌肉、香肠、嫩豆腐、血豆腐,,畅饮淳香的糯米酒。男女青年对唱动人心弦的情歌。宴毕,当客人辞别时,主人还用粑粑叶包上花糯米饭、花鸡蛋送给客人带走。
-
布依族四月八
“四月八”即农历的四月初八。这是布依族纪念耕牛的节日,在罗甸等地叫“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为“牧童节”,安龙、兴义地区则称“开秧节”。这天家家要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用糯米饭或糯米粑喂斗。在贵州外镇宁地区,还要给小孩一只蒸熟的公鸡,由大人带小孩去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
布依族三月三
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时正是农耕生产即将开始,春旱现象较为严重,蚊蝇害虫正在萌动,火灾事故较为频发的重要时节。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舞草龙扫寨驱邪消灾、杀猪宰牛祭山拜神求雨、上山“躲虫”祈福等,表达布依族人民对农业丰收、家宅平安的企盼。同时“三月三”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对唱情歌、寻亲择偶的节日。 2011年5月23日,布依族“三月三”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27。
-
布依族二月二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布依族盛大的节日,俗称“小年”。为了这一天,人们备好鸡、鸭、鱼、肉,穿上纯朴的布依族服装,排练出许多民间民俗节日,山歌高手也摩拳擦掌,到歌场欲比高低。下午当阳时,布依风情二月二民俗活动开始,舞台背景是天然壮观的九龙瀑布群,舞台是九龙瀑布下方的休闲文化广场,缓缓的山坡上坐满了来自省内外游客及布依村寨的群众。人们的掌声和呼喊声给予民俗表演热情的鼓励。《狮子舞》、《唢呐演奏》、《把式舞》、《竹竿舞》等节目各具特色。尤其是山歌对唱更是精彩纷呈,以即兴对唱、男女对擂。先是一对一,后是群对群,你问我答、我问你答,斗智斗勇,妙趣横生。山歌对唱成为二月二民俗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但十分遗憾的是,昔日九龙河、块泽河两岸宏达壮观的对歌场面没有了,似乎少了许多让人震撼、耳目一新,来自民间那纯朴的民俗项目。培育、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期待布依族二月二民俗活动越办越有特色。更期待昔日那宏大的对歌场景再现九龙河。
-
藏族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url]尼木县[/url],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
藏族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民族节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雪顿”意为酸奶宴。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为雪顿节期间有藏戏演出和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 2006年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Ⅹ-31。
-
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艺术文化。 [1-4] 2014年11月11日,望果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Ⅹ-145。
-
藏族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
藏族采花节
采花节是中国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舟曲县博峪藏区的节日风俗,博峪藏区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称。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的男女老少一起举行采花节,采花节是花神的祭节,采花节在博峪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采花节是一种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它大致可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节日由“抢水”活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