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塔吉克族皮里克节
皮里克节:塔吉克族的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皮里克直译成汉文是“灯芯”或“灯”,应译为“灯节”。但是此节所用之灯,并非通常概念中的灯,而是将浸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做成的油烛;其用途也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避邪祈福、追祭亡灵,因此意译为“油烛节”更为合适。 塔吉克人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前,曾长期信仰拜火教。拜火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原始宗教,赞美、膜拜火,认为火是有灵魂的,是可以与之沟通的,通过某种仪式,火就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万物有灵就是多神论,这是伊斯兰教所坚决反对的。但是塔吉克人在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对火的崇拜依旧,只是用伊斯兰教的祈祷和诵经取代了原来的咒语,祭祀的时间也改成了伊斯兰教历。油烛节共过两天,第一天是“家里的皮里克”,第二天是“墓地皮里克”,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十四、十五两天。
-
塔吉克族祖吾尔节
每当春季来临,人们要在主要渠道的冰面上撒土加快溶冰速度,并准备好各种工具。每家烤制三个节日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引水工地。引水这天,全村男人骑马来到引水点,参加破冰和修渠劳动。引水入渠后,人们聚集在一起,共食带来的节日烤馕,共同祈祷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孩子们则在一旁相互玩水嬉戏。劳作之后,人们举行隆重的叼羊、赛马等活动。届时,男女老少观者如潮,他们吹鹰笛,击手鼓,为骑手们助威,山村里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景象。节后,塔吉克人便开始耕种。 铁合木祖瓦提斯节“铁合木祖瓦提斯”为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播种节”或“耕种节”。这一节日紧随着“引水节”,象征正式播种的第一天,约在农历四月中旬举行。 节日这天,各家先要烤馕,还要做一种叫做“代力亚”的饭(用碾碎煮熟的大麦和压碎的干奶酪混合在一起熬煮成的稀粥),作为节日食物。邻里出门相互拜节,互致问候并品尝各家的面食、奶酪和干果。当客人出门时,妇女提着水壶跟随其后出来洒水相送,以示祈求丰收。 这天,人们还相约牵上自家的耕牛来到各自的田头。女人们用面团(饲料)制成的各式各样的面耕牛、面犁具喂牛,男人们则下地试播。他们象征性地在口袋里装点种子,先请富有农作经验的老人往地里撒种。撒种时,其余人都将衣襟宽宽地撩起,让种子落进怀内,以示吉庆。与此同时,人们在田间地头燃烧柴火,以示驱灾避邪。然后,请一位有福气的老太太坐在地中央,找一个人象征性地围绕她转圈,并翻挖土地。仪式完毕后,人们相互分发口袋里剩下的种子,并开渠把溪水引入农田。这时,大人孩子都互相用手往对方身上泼些水,预祝丰收。播种节一过,塔吉克人就进入春耕生产的劳作阶段。
-
塔吉克族肖贡巴哈尔
“肖贡巴哈尔”节是节气的节日,没有宗教的色彩,所以人们可无约束的过这个节日。 节日前夕,塔吉克人每个家庭都要从里到外打扫卫生,清除院落内的积物。许多人还要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花纹或图案,以示吉祥,同时还要洒上面粉,表示祝福,希望来年吉祥如意。许多妇女还相互帮助炸“阿尔孜克”(一种油炸面制品)、烤制大馕。这种馕比平时烤的馕要大要厚,是过节必备的食品。 塔吉克人过“肖贡巴哈尔”节一个有趣的习俗是,在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肖贡”,“肖贡”要带领一群人去各家拜节。拜节时,“肖贡”走在前面,走到每家,“肖贡”都要开口先讲祝贺节日的贺词。主人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将早已准备好的面粉撒在“肖贡”和其他客人的肩上,表示祝福。然后请客人入座,主人热情地倒茶水,请客人品尝食品。这时先由“肖贡”亲自将桌子上或者是餐单上的大馕掰成一块一块的,并说:“以真主的名义。”自己先吃一口,这时大家才能开始吃面前的食品,由“肖贡”率领的拜节团体,一天要给数十家人拜节,通过这个拜节活动,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节日的头一天,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拜节,妇女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过后,再由姑娘和媳妇去拜节。媳妇还要带上油馕回娘家看望父母,祝贺节日。节日期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布朗族滥地节
滥地节: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365天过一次,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滥地节有庆丰收的意思。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酒肉,到佛寺供祭品,听佛爷诵经。当天,青壮年多出外“撵山”(打猎)。
-
布朗族考瓦沙
考瓦沙:又称“关门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是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时间,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二筒米、一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头人向佛寺奉献纳福,并杀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在这两天,村寨成员停止一切生产劳动,成年男女均到佛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关门节后,即禁止青年男子下寨串姑娘。
-
布朗族洗牛脚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户主,应把洁净的水泼在老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最后把羊牵到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
布朗族厚南节
布朗族的厚南节 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以迎接太阳。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更为人们所欢迎。布朗族,有人口82280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 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 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 等地。
-
布朗族插花节
布朗族插花节,即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l0天。节前,各家杀猪,炸“烤蚌”。节日当天早饭后,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着蜂桶鼓、象脚鼓,排队到江边,姑娘们以碗盛沙,到佛寺前空场上堆放,插上鲜花。全村老幼围着沙堆,跟在象脚鼓、蜂桶鼓队后面跳舞,几圈之后,由鼓队引导,在全村各通道跳舞,庆祝活动要持续5~7天。插花节期间,还有“洗佛”的活动。
-
撒拉族盖德尔节
盖德尔节是伊斯兰教节日。盖德尔夜引意为前定、高贵之夜。在伊斯兰教历斋月(九月)中。据伊斯兰教传述,真主在此夜始降古兰。穆罕默德曾对其门弟子说:“你们要在斋月末旬的单数日子里,估定盖德尔夜。”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应在斋月的第27夜。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 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得益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突厥民族的强盛与对外扩张。但是,如果没有伊斯兰教的兴起,就不会有阿拉伯民族的崛起,没有阿拉伯民族的崛起,也就不会有伊斯兰文化的产生。
-
撒拉族拜拉特夜
拜拉特夜(Lailah al-Barat),伊斯兰教节日。拜拉特夜系指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拜拉特意为赦免。故穆斯林认为该夜安拉大开饶恕、怜悯之门,凡悔过自新者,必获赦免,故又称此夜为恕罪夜、超脱夜、换文卷(更换每人每年的“功过是非簿”)夜。穆斯林多在该夜念经、礼拜、祈祷、施舍,白天封斋,以求安拉恩赐和赦免。教法认为,此夜真主打开恕饶之门,总结每个人一年的功过是非,更换记录一年活动大事的"文卷",故又称“换文卷之夜”。穆斯林大多在此夜礼“副功”拜,诵《古兰经》和祈祷词。第二天斋戒。并在八月一日至十五日请阿訇念“讨白”做祈祷,称“转白拉特”,以示悔过赎罪。祈求真主恕饶一年的过错,赐予新一年的幸福。
-
撒拉族法蒂玛节
伊斯兰教宗教节日,亦称法蒂玛忌日,即希吉来历6月15日。又称“姑太节”、“女忌节”。“法蒂玛”是阿拉伯音译,有的又译为“法图麦”、“法帖梅”,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共同节日,于每年伊斯兰教历六月十五日举行
-
毛南族南瓜节
南瓜节,是毛南族的节日,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重阳节,毛南族叫“九月重阳”,这个节日,家中有老人的给老人添粮补寿,因节日设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用南瓜拌小米煮着吃,谓之“南瓜节”。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凭经验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瓤,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
毛南族分龙节
“龙”是管雨水的,“龙日”前后祭拜它,是求其均匀降雨以获得好收成。过节前一天,要“椎杀”一头公牛,用牛头、牛尾、牛脚、牛内脏祭龙。祭时有法师喃经、跳神。牛肉则分给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卖,收入作为节日费用。 祭龙后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又用糯饭、粉蒸肉喂牛,以酬谢它耕作的辛劳,并给牛放假一天,让它好好休息。嫁出去的女儿则带上子女和礼品回娘家过节,亲戚朋友也常常登门贺节,青年男女则盛装聚会唱歌,选择知音。 现在过此节,宗教迷信活动多已废弃。增加了文体竞赛或者开展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动等。
-
毛南族五月庙节
农历每年五月“分龙”日前两天举行,全乡男女都参加,祈求五谷丰登。“分龙”这天,出嫁的女子也要赶来参加,主人备五色糯米饭招待。过节的日期各村不一,有些村寨从农历夏至日算起,逢第一个辰日为庙节,有些地方的节日则提前五天举行,即从辰日起倒数至亥日为期。每到庙节,毛南族山乡家家户户都蒸起红、黑、黄、绿、白等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意玉预祝五谷丰收。五月庙节也是毛南族的青年男女盛会的日子。
-
景颇族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