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佤族摸你黑
云南沧源摸你黑狂欢节是自2004年以来沧源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于每年的4月29日到2日在美丽的沧源举行。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临沧市西南部,全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85.1%,是临沧市边境线最长,佤族人口最多的县,佤族文化风情保存完好,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更是民族团结、民族民间文化繁荣。
-
水族苏宁喜节
三都县和勇乡的水族人民还以此为年节。节日期间,倾寨的孩童提着特制的小竹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肉片。家家都热情是接待他们,记他们尽情欢乐。同时家家户户剪彩色纸人、缠竹条纸须,贴插在祭桌的墙头上。节日中,对妇女也异常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持。苏宁喜节这一祈祷妇女平安康福的习俗,有人称之为水族的妇幼节。
-
水族敬霞节
霞'是水神,也称'霞神',它本来是一个人形的石头。传说它有人性神性两通的本领,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如有对霞神不尊之举,它将自动行走他方,使这个地区风雨失调,庄稼长不好。故各地总要将霞神妥为保藏,避免被别人拿走。'敬霞'就是敬霞神。节日时间各地不一。具体时间要根据水书来择定。三都县九吁地区扬拱'霞',在地支的丑、未年,中间相隔六年;大多数地区的'霞',在地支的子年过,其间相隔十二年。月份一般在水历的九月或十月(农历五、六月)两个月内选择一个吉利的西日举行。'霞神'一般是一尺来长的人形石头。传说很久以前,水族人的一位长者下水捕鱼,捕来捕去总是捕到一个人形石头,开初很不高兴,后又觉得有趣,最后将石头拿回家。当人们围住观看时,石头显起灵来,告诉人们逆水而上可以找到可种庄稼的坝子。人们依照石人的指点,迁徙到现在的地方定屠,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从此,人们每隔六年或十二年敬一次奇石。天长日久,便成了水族人民的节日。
-
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水语叫“借卯”,被称为“东方情人节”,也称“歌节”,于每年水历十月(相当于农历六月)辛卯日举行。水族认为过卯节的日子与成年丰歉、人畜兴旺有关,因此忌讳丁卯署火的日子。 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流行于贵州省三都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节期为四天。按古老的遗俗,以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开始,按不同地区先后分四批逢卯日轮流过节。节日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1] 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过节逢丁卯日会招致旱象虫灾与瘟疫。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水家节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托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
水族端节
水族端节,流行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一般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约在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2] 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端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20。
-
水族铜鼓节
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近30万,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龙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有基场、阳和、奉合等3个水族乡。 每年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卯日,是都匀市内外(即基场、阳和、奉合)水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水语叫“借念”,意为铜鼓节。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爱铜鼓,并视为权力、财富和图腾崇拜的象征。有人说,水族山乡是“铜鼓王国”,这话当然有点夸张和浪漫色彩,但仅就三都水族自治县与都匀市毗邻的3个水族乡,至今仍保存和使用400多面古代铜鼓,几乎每个自然村寨或家族都有一两面铜鼓,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
水族额节
额节是贵州省荔波县水扛、德门、母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节日选择的时间与活动的内容及方式与端节相似。时间选择在水历正月的酉亥日,半夜设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还供以糯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也举行赛马与击铜鼓等娱乐活动。
-
拉祜族圣诞节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历12月25日过此节。节日清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集教堂唱《赞美诗》(拉祜文),下午开展群众性文体、社交活动并互赠礼品。礼品由教堂波管(管理财务的人)造册登记,悬挂在立于广场中央的竹竿上,由牧师祷告后点名领取。送礼品要送对方没有的东西,青年男女之间则互赠对方心爱之物。各种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优胜者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和糯米粑粑。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娱乐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线将陀螺绕紧,然后扯动鞭子,陀螺即飞旋而出,以击中对方的陀螺并使之停止转动者为胜方。打陀螺不仅在寨内进行,有时寨与寨之间还各自选出代表队开展比赛,风气颇盛,民间亦有谚语云“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荡秋千更是年节里不可缺少的活动。
-
拉祜族葫芦节
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2006年起,时间改为阳历4月8、9、10日。届时,各村寨都要举行歌舞狂欢,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共跳“嘎克”舞;女子敲打象脚鼓跳摆舞;男女青年进行民歌对唱;举行体育与游戏表演,如荡秋千、背水、打陀螺、射弩比赛。老人们相约在火塘边,边饮酒边颂唱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在歌舞场地中央放置一对葫芦,象征拉祜族的祖先,让每个人都对它表示恭敬,随时把祖先的恩情记在心里。
-
拉祜族卡腊节
据说,“卡腊”是教会苦聪人种庄稼、饲养家畜和家禽的始祖。卡腊死后,人们在他死的这天(农历正月初三)奠祭他。 有关这个节日,苦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苦聪人不会种庄稼,更不会饲养家畜、家禽。后来,有个叫卡腊的苦聪人,在森林中看见一群画眉和梨哈(一种常与画眉生活在一起的鸟),在草丛中啄食一种黑亮的、紫红的和金黄的籽粒;他也就将这种籽粒,一样采集一些带回家。第二年,春雨落地时,他把这些籽粒撒进小土洞里。麻栗树落叶的时候,这些籽粒发芽、抽枝、结果了。这些籽粒就是今天的养子、高粱、包谷。卡腊学会种庄稼后,他请大伙品尝,也教大伙种荞子、高梁和包谷。以后,卡腊又学会了编网、支扣子、捕鸟套野兽。’他又把这些办法一样一样地教给大家,还教大家把捕捉到的雀鸟,野兽用木桩、竹桩围起来饲养。苦聪人又学会了饲养家畜和家禽。卡腊死后,苦聪人怀念他,每个“卡课”(寨子)选一棵高大的椎栗树作为卡腊的化身,每年正月初三祭奠,代代相传,成为今天拉祜族苦聪人的传统节日。
-
高山族矮灵祭
矮灵祭是台湾高山族赛夏人的一种祭祀活动,约有500余年历史。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斯巴达艾人与赛夏人共同生活,他们身材矮,但却很聪明。他们教赛夏人农耕、织布、造屋,赛夏人非常感激,但因经常欺侮赛夏的妇女,惹怒了赛夏的青年,于是将两族间来往必经的木桥砍断一半,使不知情况的一群矮人跌落深渊而死,并从此绝种。矮人灭绝后,赛夏人每年五谷不登,几乎濒临绝境,传说是矮人阴魂不散。赛夏人为了感谢矮人以往给予的帮助和避免报复,遂举行矮灵祭,以表示愧疚和敬畏之意,祈求平安和丰收,并一直相传。矮灵祭每两年举行一次,秋收后的农历10月15日分别在苗栗县南庄乡和新竹县五峰乡举行。届时连已移居平地的赛夏人也扶老携幼赶回家乡。赛夏人相逢时要先同喝一杯酒, 以表示同心协力。整个祭典仪式共延续6天,分为迎神、祭典、送神3个阶段。祭典以歌舞形式举行,在第4天达到最高潮。赛夏男女青年常常利用这一盛会选择意中之人,已相沿成为习俗。
-
高山族背篓会
背篓会是高山族的传统习俗。按阿美的风俗, 每年的夏秋之交,都要举行一次热闹而隆重的背篓会。 台湾的高山族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要进行“背篓会”的节日活动。在月亮初升之际,主持人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招入槟榔树林,高颂祝词,祝愿大家幸福、美满。然后小伙子用手脚攀援上树,摘下30个槟榔,追逐在前面跑躲的姑娘,将一个个槟榔扔入她们花纹精致的小背篓中。姑娘只接意中人投来的果实,而将其他人投过来的槟榔抖落在外,又唱又笑地向前跑掉。得到槟榔的姑娘,往往掏出准备好的绣荷包送给小伙,一起感谢主持人的祝福,双双隐入槟榔林深处共度良宵
-
高山族丰年祭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秋收季节,为期6-10天。由于各支系居住的环境与种植的作物不尽相同,所以农作物的成熟期、收获期及由此而...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秋收季节,为期6-10天。 由于各支系居住的环境与种植的作物不尽相同,所以农作物的成熟期、收获期及由此而决定的节期也不尽相同。其共同特点是:在收获的各个环节(收割、尝新、入仓等)开始或结束时,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主要是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祭礼之后,举行聚餐、歌舞、游戏及篝火晚会等,人们举杯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和其它祭拜一样,丰收节祭拜同样起源于祖先信仰和神灵信仰。原住民先民的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有善有恶。因此,认为外出时胸前挂菖蒲,行夜路时额上涂炉灰,可以避免恶灵近身;有病用茅叶、鸡卵、兽牙抚摩患处;相信征兆和占卜,往往用占卜决定行止;认为日食、月食、彗星出现、鸡夜鸣、犬长嚎、蛇出洞、小鸟小兽横道、人被毒刺挂、跌跤、打喷嚏等都是凶兆。
-
高山族飞鱼祭
飞鱼属于颚针鱼目,生活在温暖水域表层,是洄游性鱼类。全世界大约有飞鱼8属50种以上,在台湾海域则有4属21种。 飞鱼的胸鳍特别发达,张开有如双翼,能在水面飞跃数十米远。飞鱼的鳞片大而薄,胸鳍半透明,当飞鱼成群结队在海面上御风而行时,片片鱼鳞反射着阳光,灿烂而耀眼;到了晚上,渔船点上火把,飞鱼循光而至,月光和火光交相辉映,飞鱼也因此而反射出美丽的光芒。如此壮丽景象,难怪雅美族会认为飞鱼是神赐予的礼物。每年三月初至九月底,大批飞鱼随太平洋黑潮洄游至兰屿外海。七月以后台风多,三至六月是雅美族捕飞鱼的旺季。 据说飞鱼是天神给雅美人的礼物,雅美祖先曾经混吃不同类的鱼而生病,后来好心的黑鳍飞鱼教导雅美族如何招、捕、辨认、煮食各类飞鱼。种种因素促使雅美族对待飞鱼特别心存戒慎,以各种仪式配合渔捞、煮食活动以及晒曝过程,以保一切安全无虞。因为对飞鱼的这种心理情结,使飞鱼成为雅美文化的核心。雅美男人全年1/3的时间用于捕捞飞鱼,各种和飞鱼有关的禁忌、祭仪主导了雅美族的生活。 为祈求造物者赐与族人丰厚的食物,自大船招鱼祭揭开捕捞飞鱼的序幕后,大船初获鱼祭、渔组共宿成员返家祭、小船昼渔祭、飞鱼终了祭、飞鱼收藏祭、飞鱼终食祭等祭仪相继展开,这些和飞鱼有关的祭仪统称为“飞鱼祭”。
-
高山族打耳节
打耳节又称射耳节,台湾省高山族布农人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四月举行。节前男子要进山打猎,女子在家酿酒,并准备茅草和新水。节日到来这天,人们纷纷送新煮的兽肉到集会所的打耳场上,之后举行打耳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