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德昂族经书
- 景颇族相关书籍
-
傣族的文化与艺术
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文学与艺术
-
傣族医药
傣族医药著作
- 傣族十二月令
-
傣族稻作文化
德宏傣族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稻作文化。稻作生产的时间跨度为一整年,稻作生产中一般由女子负责插秧拔秧,男子负责挑秧犁田。耕作方式以引水灌溉为主,不施肥、浅耕,实行粗放的田间管理。
-
锡伯族传统居住习俗
在清代,西迁新疆的锡伯族按八旗编制成八个牛录为单位的聚落形式。每个牛录有二三百户不等。住房多是坐北朝南,用土坯筑成,多为人字形土坯斜顶房或木架结构斜顶房,通常三间,也有五间的,讲究对称。住房两边是杂物间,也有修建成厢房的。住室的窗户有各种雕刻图案,纸糊的窗户用剪纸装饰。房前屋后是果园和畜圈,每户都用小围墙把属于自家的房屋和园地围起来,形成既与左邻右舍接踵又独自成院的格式。庭院呈长方形,前院牲畜圈棚、草垛错落有致,整洁有序。后院一般是果园和菜园,自产自足。围墙周边种植榆、杨等用材树木。 锡伯族以西为贵,一般西屋由长辈住,过去屋内多是西南北“三环炕”,长辈睡南炕,晚辈、客人睡北炕,西炕用于供佛龛和放置柜-橱等,一般客人和家人不能坐卧。东屋为子媳起居,屋中近顶棚横有一根碗口粗的椽子,以吊小孩摇篮用。中间为堂屋,房间左右均砌有灶台,用以做饭兼烧炕。锡伯族历来崇尚多世同堂,分家须由父母操办盖房另立门户。
-
锡伯族展馆简介
锡伯族展馆简介
-
锡伯族饮食习俗
东北的锡伯族多食稻米、高粱和小米等,新疆的锡伯族则主食小麦,其中发面饼是新疆锡伯族几乎一日三餐之必备食品,称“锡伯大饼”。锡伯族特色食品还有全羊席、南瓜 蒸饺、韭菜盒子、杂烩菜等;样式丰富,口味特殊。忌食狗肉。全羊席:是锡伯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按锡伯族人的习俗,款待特别尊贵的客人才会做。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羊席是用羊新鲜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舌、眼、耳、肚、蹄、血等分别剁碎加工成各种带汤的菜,盛在16个小碗里,每碗都盛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吃起来味道鲜美。席间还有各种蔬菜腌制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上全羊席可谓锦上添花。
-
锡伯族喜利妈妈
“喜利妈妈”汉译为“子孙妈妈”,平时供奉在西屋内西北墙角上。带有结绳记事的遗意,是家族繁衍的标记,是锡伯族没有文字时代的家谱。 “喜利妈妈”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曰“索绳”,上系小弓箭、小靴鞋、箭袋、摇篮、铜钱、布条、嘎拉哈(猪羊的背式骨)、木锹、木叉等物。其中嘎拉哈(借“背”音)表示辈数即添一辈人,加一个嘎拉哈;小弓箭表示男儿,添一男孩,两个嘎拉哈之间就添一张小弓箭;布条表示女孩,这一辈有几个女孩,就有几块布条;摇篮、小靴鞋等表示子孙满堂;箭袋表示男儿长大之后,成为骑射能手;铜钱表示生活富裕;木锹、木叉等表示农业丰收。 农历腊月十六是喜利妈妈的生日,在这一天锡伯族人要将贡品摆好,敬香鸣鞭,叩拜祖先和喜利妈妈。除夕夜敬祭喜利妈妈也是锡伯人十分神圣的活动。由男主人将喜利妈妈请出,将丝绳拉开,从屋内西北角扯到东南角,摆上供品,燃香叩拜。直到农历二月初二,才收拢放回原处。
-
锡伯族传统工艺
锡伯族的民间工艺主要表现在生活用品、骑射用品、雕刻、刺绣、绘画、剪纸等方面。 绘画:锡伯族绘制人物画像是一种风俗。有绘制萨满图、灶神像、家谱图等的传统。 刺绣:锡伯族妇女的刺绣工艺有挑花、贴花、针织等种类,其中挑花、贴花工艺用的较多。其色彩新颖,对比强烈,绣品饱满均匀,装饰性强。用于窗帘、墙围布、枕头顶、荷包、嫁妆、葬服等。最常见的是长方形枕头顶绣和绣花鞋。纹样以牡丹、莲花、蝙蝠居多。 弓箭制作:锡伯族的传统弓箭主要取材于当地出产的红柳、大叶白蜡、洋槐、榆木和牛筋等材料。响箭的箭头用兽骨制成,呈尖圆形,箭头上有4个小孔。
-
锡伯族民间歌曲
锡伯族民间歌曲大致分为田野歌、生活习俗歌、儿歌和叙事歌。田野歌:也称“街头歌”,是锡伯族最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其歌词多为即兴创作,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多为起兴。其内容主要是歌颂劳动生产和表 婚礼歌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习俗歌:是配合各种礼仪演唱的歌曲,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主要有婚礼歌和葬礼上唱的“哭调”。儿歌:包括游戏歌和摇篮曲两种。此类歌曲曲调简明,多是教育儿童努力学习、学唱字母、射箭口诀等内容。叙事歌:多是记述锡伯族1764年西迁来新疆的历史事件的歌曲。歌词长大,曲调短小,旋律具有宣叙性,每首歌都含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流传最广泛的是《西迁之歌》《喀什葛尔之歌》《海兰格格》《拉希罕图》等。叙事歌中还有一些作品,取材于汉族长篇小说,如《三国之歌》《单刀赴会》 《过五关曲》等,都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
傈僳族筑牢中华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牢中华各民族共同体意识
-
傈僳族中华各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华各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
傈僳族宗教信仰
傈僳族历史上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传入基督教以后,部分群众改信了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