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京族馆景区
京族人口2.25万(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聚居于隶属广西壮族自区防城港市的三个小岛上。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主要从事渔业和养殖。京语系属未定。主要节日是 “哈节”等。信仰道教、佛教。
-
京族食新米节
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农历十月初十下午,各家煮新米供拜“田头公”和祖宗,然后全家吃新米饭,而且要关起门来吃,不能给外人看见。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自称“京族”。
-
京族哈节
京族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流行于广西京族居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京族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京族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 尾岛为农历六月初九到十五,巫头岛为八月初一到初七,山心岛为八月初十到十五。哈节仪式主要有迎神、祭神、乡饮(入席、听哈)和送神等内容。哈亭是节庆的活动中心,哈节期间,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依次举行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仪式,民俗风情淳朴奇特。 2006年5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申报的京族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7)。
- 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
-
京族独弦琴
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聚居地。因仅有一根弦得名。有竹制和木制两种,演奏时置于双腿或桌上。独弦琴多用于节庆或农闲时为京族人民即兴编成的民歌伴奏,传统乐曲有《相思曲》、《高山流水》、《渔家四季歌》等。
-
唐小媛
唐小媛(1987-),京族,独弦琴手奥运宝贝京族女孩。飘逸,年轻,美丽,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谈吐高雅,气度不凡的独弦琴手奥运宝贝京族女孩子唐小媛!曾一度吸引世界目光的雅典奥运会北京8分钟演出,演奏中国名曲《茉莉花》的14名“奥运宝贝”中,其中一名就是我们的京族之花--广西防城港市的唐小媛。2000年秋,13岁的唐小媛考进中央民族歌舞团(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带上一把独弦琴步出迷人的京岛,迈向刚申奥成功的北京。
-
李英敏
李英敏(1916—),笔名李毅生,京族,广西北海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广东省中山大学法学院。历任广西合浦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及特派员,六万山粤桂边地区抗日游击队指挥员、政委,海南琼崖纵队、区党委宣传部长,《海南党报》主编,新华社海南分社社长,北京中央电影局支部书记、局长,文化部社文局第一副局长,国家群众艺术馆馆长,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文联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影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
李承文
李承文(1928—2021),京族,广西防城港企沙镇人。1948年家道中落前往越南海防谋生,参加地下革命。1954年被调土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任司机兼翻译,罗贵波大使经常带一名秘书由李承文开车兼翻译奔走在越南北方各地工作。1957年随离作罗大使归国,婉谢去北京工作的邀请,回企沙任发电厂厂长。1965年再度赴越北任援越抗美1支队翻译,1970年归国,任东兴县(企沙)船厂车间主任。
-
杜光辉
杜光辉 ,生卒年代不详,京族,生活于清末时期,广西防城县江平乡村人,清末抗法民族英雄。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率领本地京族和邻近的汉族人民数十人参加刘永福抗法黑旗军,转战中越边境,以原始武器给予法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转战于祖国南疆的海防线上,为捍卫边疆的和平安宁而战斗,也为“黑旗军”在抗法斗争中取得辉煌战绩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光辉作为民族英雄被京族人民所称颂,澫尾村杜姓降生童将其奉为“祖师神”。
-
陈思伃
陈思伃,京族,独弦琴演绎者。1980年加入中广国乐团,并担任中广电台国乐节目制作。1983年加入中华国乐团。1984年举行第一次独奏会。1988年获选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十八届杰出校友。1991年於国家演奏厅举行第二次独奏会。1993年於国家音乐厅举行第三次独奏会。1999年於国家演奏厅举行第四次独奏会。1979~1990年应邀至模里西斯留尼旺、美、日、欧洲、新加坡等地演出。现任国立实验国乐团弹拨组声部长 扬琴声部首席、台湾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兼任教师。
-
京族饮食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污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从事沿海渔业。近年京族三岛又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珍珠养殖场。京族主要从事海洋渔业,同时又受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在饮食习俗上就是从大米为主食,红薯、芋头为杂食、喜食鱼、虾、蟹、鱼汁及糯米制品。妇女爱嚼槟榔。
-
京族音乐
京族音乐有民间歌曲,器乐等。民间歌曲有海歌、小调、 舞歌等。京族歌手对唱,以竹片、吉弹伴奏海歌,主要是反映出海捕鱼或摸螺、洗贝等劳动生活,旋律明快,节奏规整。
-
京族信仰
京族崇拜多种,民间的神灵崇拜,有的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有的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而成;有的则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他们所信仰的神,按其供奉场所,可分为“家神”、“庙神”和“哈亭神”三种。民间的神灵崇拜,并不在乎神的神位、神格和神权的高低大小,而在乎神灵身对民俗生活的参与程度。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民间只承认其存在,却不作祭祀,而对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镇海大王以及能为百姓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却倍加崇奉。
-
京族舞蹈
京族人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和北仑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头三岛(俗称京族三岛),这里是珠蚌之乡,盛产驰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丰富,性格豪放,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跳舞。京族节日里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
-
京族渔业
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在各类渔业生产中,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曳网渔业和杂渔业。渔业工具有拉网、塞网、渔箔、刺网,以及用于专门渔猎对象的鲨渔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渔网等。至于挖沙虫、耙螺、挖泥丁、捉蟹等等,都是较简单的小海作业了。 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条件有所差异,从事的作业种类也有不同。万尾主要以拉网捕鱼,山心主要以渔箔捕鱼,而巫头以渔箔和塞网捕鱼。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独特的渔业文化。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生产经验。他们非常熟悉各种鱼类的回游规律,能准确预测潮水的涨落和海上气候的变化,根据潮水的“涨”、“落”规律来安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