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黎族博物馆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现有人口约120万。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文字。 主要从事农业,兼有渔猎。纺织工艺在历史上盛名,开创了“双面绣”刺绣,织锦“崖州被”为代表。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以祭祖先为重要活动,崇拜自然。有女子文身习俗。 传统节庆:年节(春节)、三月三爱情节、牛节、禾节、山栏节以及七仙女温泉嬉水节等。 槟榔果视为吉祥物和定情的信物。 黎族博物馆,按海南省保亭黎族自治县黎族传统民居建筑1:1复原建设。规划为村赛形式。由地居式船型屋、高架船型屋、金字型屋、山栏架、谷仓等组成。村寨环境和植物种植按当地气候配置。 室内外陈列,按黎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原状复原陈列。展品均征集于海南省各黎族居住地区,年代为清代至近代,约四百年历史。建筑面积556平方米、占地面积1265平方米,山栏广场487平方米。于2006年建成。2007年正式开馆。
-
黎族银制配饰
银子制成的配饰
-
黎族山栏架
又称晒谷架,用来晾晒山栏稻、水稻。黎族吃饭,有现春米的习惯,架高便于多晾晒、储存稻穗。平常要借助竹梯爬上爬下翻晒稻穗。山栏架宽3.2米,高3.5米。
-
黎族地居式船型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呈纵长方形,竹木结构。长8.6米,宽4.5米,高3.1米,建筑面积38平方米。 房屋竹木屋架,衔接处用藤条拴绑牢固;茅草为盖,顶檐垂直地面与檐墙合一,形似一只倒扣在地的船。室内,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间隔如船舱,划分居住区、灶位、杂物间等。门在中间,屋顶侧面留有天窗,便于取光。
-
黎族谷仓
竹木结构,长3.7米,宽2.6米,高2.8米,建筑面积10平米。 谷仓选在干爽向阳处,集中或单独建造。竹编泥糊墙,房顶由竹竿编成,外部糊泥,上盖茅草,呈圆拱形。万一茅草顶着火,有泥糊顶绝缘,不会殃及贮存的谷物。
-
黎族风车
扬场用的农具,凭借惯力及空气阻力等,通过高速运转的风扇叶轮将谷粒从杂物中分离出来。
-
黎族高架船型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竹木结构。屋长13.7米,宽8.6米,高8.2米,建筑面积235平方米。 房屋呈长方形,上下两层,正面两侧开门、设楼梯。一层、二层房檐均外伸呈篷状,可在檐下春米、休息,也可存放农具、柴薪。室内楼板用竹片铺设,设火塘,供炊事和取暖。
-
黎族黎锦制作技艺
黎锦是产生于海南黎族的中国最古老的棉纺织品, 它有四大工艺。 纺: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 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 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 染:黎族可用多种野生植物染料染色,染色是 黎族民间一项重要的经验知识。有一种扎染的 染色技术,古 称“绞颂染”,把扎、染、织的工艺巧妙地结合一起,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 织:织机主要分为脚踏织机和踞腰织机两种。 跑腰织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织机,与六七千 年前半坡氏族使用的织机十分相似,其提不 工艺令现代大型提花设备望尘莫及。 绣:黎族绣分为单面绩和双面绣。其中以白 沙润方言区女子上衣的双面绣最为著名。她们 刺出的双面绣,不逊于苏州地区的汉族双面 黎锦图案丰富多彩,多达160种以上 主要有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等6种类型纹样。
-
黎族金字型茅屋
按海南保亭黎族传统民居1:1复原,竹木结构。长8.2米,宽4.6米,高4米,建筑面积38平方米。 茅屋呈纵长方形,“金” 字形屋顶,屋檐较高,竹编泥糊墙。房屋入门后是门厅,过厅两侧为卧室和厨房;房间以过厅最大,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后墙正中设有神台或神阁架,祀奉祖先。该房屋具有省工省料、通风采光好、易排水等优点。
-
黎族牛节
牛节,黎族节日,源于黎族原始宗教。
-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海南省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篮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打击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沉醉在幸福的爱河里,直到天将破晓,才会依依惜别,相约来年三月三再会。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1]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2。
-
黎族军坡节
军坡节(农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中旬),即闹军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较大的军坡庙会有梁沙婆祖军坡、屯昌屯城镇圣德娘娘军坡和屯昌的枫木军坡,万宁龙滚芋头军坡。军坡节时,村中都要选一个较大的场地来"装军"演戏,贩售土特产,同时招待亲朋好友一同度过节日。 2019年3月12日-18,海南省海口市新坡镇的冼夫人纪念馆举办第十八届冼夫人文化节。
- 昌江黎族自治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保护条例
- 乐东黎族自治县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白沙黎族自治县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