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阿昌族女帽
- 阿昌族藤编帽子
- 阿昌族飘带
- 阿昌族腰带
-
阿昌族服饰与织棉
德宏阿昌族的服饰分为陇川户撒、陇川腊撒、梁河、芒市高埂田等四种服饰类型,各有特色。阿昌族织棉从织物结构上坟有纬锦和经锦二类。
-
阿昌族民居
阿昌族,人口3.39万(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主要从事农业,擅长手工业,“阿昌刀”颇具美名。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传统节日有“会街”、“窝罗节”、“泼水节”等。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
-
户撒乡芒旦村芒旦佛寺内的祈福用品
有佛像、孔雀、飞杆等
-
户撒乡芒旦村芒旦佛寺
芒旦佛寺内的建筑
- 户撒乡芒旦村村口
-
阿昌族烧白柴
准备好白柴(盐霜树),由寨子里的长者带领年轻的少年们一起扎建成亭,亭的顶座和四周围檐用鲜花装饰,亭内以白柴和稻草填充,亭的四周再挂上鞭炮。白柴亭扎好后,放置于曼旦刀形广场上,等待晚上的燃烧。晚上由寨里的长者诵念祈福经文,乞求保佑,消灾免难,赐福于民;祈福结束后,烧白柴正式开始,寨子的人们都围聚在扎好的白柴亭边,先由寨里的长者点燃挂于亭四周的鞭炮,鞭炮尾端连接着白柴亭内的稻草,鞭炮声停止的那一刻白柴亭随即燃烧,由于盐霜树燃烧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所以整个烧白柴过程都沉浸在一个喜庆欢乐的氛围中。
-
阿昌族换黄单
换黄单是阿昌族节日,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择日举行。届时,各佛寺所辖区的群众要抬上香烛、纸以及食物,同时还要将准备好的佛像穿的黄单和在佛寺里挂的各种布单,一起送到佛寺供祭。到寺院后,先进香拜佛,然后由佛爷为进香拜佛者念经,念经完毕,前来进香拜佛的人们把新黄单给佛像换上,以示其信仰的虔诚。
-
阿昌族会街节
阿昌族会街,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释迦牟尼)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即源于此。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会街前,要扎好青龙、白象。会街这天,当天空霞光初露,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身着娇艳的民族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当主持节日的长者宣布节日开始,顿时,鼓声、(钅芒)锣声、(钅发)声交织成一片。青龙、白象也活跃起来,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时而张嘴欢笑;白象时而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的憨态引起人们一阵阵哄笑。此时,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青龙白象翩翩起舞。他们双脚跳跃挪动,身体象波浪般地起伏,边跳边蹲。此时的会场,鼓乐齐鸣,龙舞、象跃、一片欢腾。 扎制青龙、白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艺人先用木头做架子、纸糊身,布做象鼻和龙头、龙尾。要结实、轻巧、形象。耍青龙、白象时,人藏在龙身象肚子里,有的人负责抬龙、搬象,有的专门负责扯动龙头、龙尾和象鼻,所以青龙就能抬头、张嘴、闭嘴、摆尾,白象就会上下左右甩鼻子了。
-
阿昌族窝罗节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四是阿昌族传统的重要节日--窝罗节。在阿昌语中,“窝罗”是“在屋旁欢乐”的意思。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传说中的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而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利。 节日的前夕,各村各寨都要用竹木搭起一座4米见方的窝罗台坊,中间立两块牌坊,上绘日、月、星图案,下绘阿昌族男女彩像,象征两位始祖。牌坊顶端耸立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箭,表示先祖射落假太阳的那把神箭。隆重的祭祖仪式由德高望重的“活袍”主持。他会高唱起本民族的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祝赞这两位始祖的丰功伟绩。接着,人们跟着“活袍”,围绕着窝罗神台唱起古朴原始的窝罗调,跳起以“太阳”“月亮”等自然景观为舞蹈造型的窝罗舞,载歌载舞,通宵达旦。除了歌舞,节日期间还进行武术、对歌、秋千、春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整个节日洋溢着一派虔诚、欢乐、祥和的气氛。
-
阿昌族蓝条纹布缀银币扣银链短衣
地区:云南省 年代:21世纪初 质地:布 尺寸:衣长59厘米、袖长134厘米、摆宽65厘米 女服,常服,阿昌族中年服。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地区。对襟上缀缝铸有盘龙纹的银质纽扣,阿昌族称做“龙圆扣” 扣下方缀银链。
-
左孝臣
左孝臣(公元1848年-1900年),男,字敬轩,清光绪腾越厅茨竹隘土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