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突勒根哈拉
突勒根哈拉,是使马鄂温克部落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在莫尔格勒河一带鄂温克人中广为流传。俄罗斯官下令发展喇嘛教,禁止萨满教,布利亚特人在俄罗斯官的支持下,抓住鄂温克头人和萨满就严刑烤打,甚至烧死,激起了鄂温克人的强烈不满,导致鄂温克人和布利亚特人的武装冲突,突勒根哈拉带领鄂温克民众,包围了布利亚特巴布吉尔巴特尔的据点,经过交战,布利亚特人趁机逃走。经过这次交战,早就称鄂温克人为“哈米尼格台呼们”(汉译为“有团结的人们”之意)的布利亚特人,再次证明鄂温克人确实是非常有团结的人们。
-
索多尔凯
索多尔凯,又作索多尔海,阿拉尔(又称阿鲁)哈拉,布特哈正红旗(诺敏河阿尔拉阿巴)鄂温克人。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从布特哈围猎场随佐领阿木尔塔,在福康安、海兰察的带领下,从征台湾,平定内乱。为维护祖国统一而战,立下了战功,得头等功牌三,二等功牌一,并赏花翎。
-
玛利亚·索
玛利亚·索(1920-),内蒙古根河市鄂温克族人,著名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原型,鄂温克族使鹿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她带领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一个只有200多号人的微型族群,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于2022年8月20日2点27分离世,享年101岁。
-
多拉尔·海兰察
多拉尔·海兰察(?-1793年),鄂温克族,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阿伦河。清朝乾隆时期名将。
-
杜梅
杜梅 (1963-),笔名杜拉尔·梅,女,鄂温克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艺术研究班。历任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广播站记者,内蒙古民间艺术家协会《塞风》杂志社,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自治区青联第十届常委。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
博尔本察
博尔本察,鄂温克族,敖拉氏,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初任呼伦贝尔索伦右翼总管,后擢升为正黄旗都统,再升为内大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率鄂温克官兵从征新疆回部叛乱,立有大功,绘像紫光阁。战后留清廷供职,直至逝去,为清代名将名臣。
-
鄂温克族歌舞
鄂温克族喜欢唱歌。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节奏悠扬、旋律奔放的猎歌和牧歌总令人逸兴遄飞、心弦激越。鄂温克族喜欢跳舞步简单、生动活泼的集体舞,大多数通过妇女舞蹈来表现鄂温克族的生产和生活。
-
鄂温克族丧葬
鄂温克族的葬制有风葬、火葬、土葬等形式。此外,由于地理原因,通古斯鄂温克人和使鹿鄂温克人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受俄罗斯人影响也信仰东正教,对逝者以东正教的习俗进行安葬。
-
鄂温克族婚恋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
-
鄂温克族历法
鄂温克人主要靠太阳和星星来计时。白天按“天刚亮”、“太阳出来”、“太阳到西南”、“太阳要落了”等来计时。冬天夜里主要观测星星而将夜分成三段时间:“三星出来”、“三星偏西”、“三星要落”。狩猎地区的鄂温克人,把太阳正南时叫“找狍子的时间”,太阳刚出时叫“打犴鹿的时间”,太阳偏西南叫“吃饭的时间”。
-
鄂温克族文学
鄂温克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艺术。他们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谚语、谜语等。
-
鄂温克族语言文字
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使用人口2万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汉文,农业区和林区通用汉文。历史上,鄂温克人曾学习使用过满文,近代有些人学习和掌握了日语和俄语。
-
鄂温克族节日
鄂温克族人民有瑟宾节、春节、正月十五、农历二月初二、清明节、米阔鲁节、“敖包”会等传统民族节日。
-
鄂温克族建筑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斜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 “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鄂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
-
鄂温克族饮食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