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韩应选
韩应选(1931-2010)男,撒拉族,出生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政协第七届、第八届青海省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韩应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2月14日凌晨5时在西宁逝世,享年80岁。
-
韩秋夫
韩秋夫(1932~)男,撒拉族。原名赫美德,笔名秋夫。初中毕业。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循化县共青团、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干事,《青海日报》记者,《青海湖》杂志,青海省作协专业作家。世界华语诗人协会会员,青海省第七届人大代表、常委,青海省第八届政协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韩建华
韩建华(1965—)男,撒拉族,1965年7月生,青海循化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2015.05——,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18年1月3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十三届青海省委委员。
-
撒拉族语言文字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撒拉族年轻人大都通晓并使用汉语,一部分人兼通藏语,居住于新疆地区的部分撒拉人还兼通维吾尔语。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即撒拉语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撒拉文。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的乌古斯语族,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突厥语族语系亲属语言。根据统计,在目前居住于中国的约十万撒拉族人口中,仍在使用撒拉语的人口大约有七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撒拉语的在撒拉族中的使用率逐渐降低,在我国面临濒危甚至消失的危险。
-
撒拉族饮食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
撒拉族信仰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之一,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和基本信仰,实行念、礼、斋、课、朝五项功修,尊奉《古兰经》、圣训。
-
撒拉族习俗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也有人认为属于撒鲁尔方言,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
-
撒拉族文学
撒拉族民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冲破反动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的重重压抑和束缚,象积石山巅的山丹花,一簇簇向阳怒放。它是撒拉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艺苑里的一朵奇葩。中国撒拉族文学是以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和作家文学作品两部分组成。
-
撒拉族丧葬
撒拉族的葬礼,因撒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其葬礼一般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习惯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椁。当病人危殆时,禁止各种噪声,除至亲骨肉外,他人不得入病房,惟有深明教义者亲侍病人身旁,病人“口唤”(亡故)后,由家人瞑其目,合其颏,理其发须,顺其手足,然后把遗体安放在公用尸盒上,家人围尸哭泣。
-
撒拉族历法
伊斯兰历是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历法。在我国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10个民族使用。
-
撒拉族建筑
撒拉族的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建筑和民居建筑。传统清真寺建筑一般由照壁、大门、唤礼楼、礼拜殿,南北配房及围墙组成。整个建筑古朴典雅,用料粗壮,做工精美,与周围的民宅相比,反差很大。很容易造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力,使人感到震慑力和神圣感。民居建筑早起略带中亚风格,后来吸收了汉式建筑遗风,建筑布局为中国北方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庄廊墙是用封闭的黄土夯实的方形,墙体横切面呈底厚顶薄梯形,仿藏族习俗,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紧贴围墙布建房屋,庄廊中间有庭院空间,整个庄廊建筑由堂屋、厨房、圈房和大门组成。
-
撒拉族婚恋
撒拉族的婚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由父母做主,"嫂吉"(媒人)做媒,一夫一妻。婚姻的缔结,一般要经过说亲、送定茶、送聘礼、举行婚礼四道程序。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
-
撒拉族歌舞
撒拉族舞蹈,撒拉族民间舞蹈。一般舞姿简单,也没有伴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如“依秀儿玛秀儿”,多在举行婚礼时由男子表演,主要表现撒拉族男青年强悍、勇敢、勤劳、敦厚的品性。如“阿里玛”(海棠之意),在田间地头表演,亦可见于婚礼的夜晚。此外还有“骆驼舞”、“拔草舞”、“打碾舞”、“打墙舞”、“筏木舞”、“打猎舞”等。撒拉族有自已的民族传统舞蹈,是表达撒拉族青年对爱情和美好生活追求的娱乐性歌舞。勤劳勇敢的撒拉族人民历来就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虽说舞姿简单,又无甚乐器伴秦,但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强烈的民族特色,深为撒拉族人民喜闻乐见。
-
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循化、化隆县和甘肃积石山大河家一带,聚居地比较集中,因而其服饰也相对统一。在色彩上男子以白、黑色为主,忌讳红、黄色及花色繁缛的服饰;妇女除了参加宗教仪式的场合外,则衣裤鲜艳多彩,再套上黑或紫色的坎肩,更是妩媚俊俏,颇具特色。撒拉族的服饰大体与回族相同,区别在于上衣一般较为宽大,腰间系布。
-
撒拉族简史
撒拉族的族源,根据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从土耳其来的,一说是从哈密来的,一说是从撒马尔罕来的。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撒拉族源自中亚撒马尔罕。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历史,近年来被一些历史学家证实。其祖圣尕勒莽、阿哈莽的坟墓与《古兰经》手抄本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内保存。一本土耳其文著作《回族源流考》中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库曼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至西宁附近定居下来。”从民族习俗来看,过去撒拉人结婚时往往表演“骆驼舞”或“骆驼戏”,其内容就是追述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来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