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献牲经》
彝族南部方言宗教仪式经书。南部方言区彝族毕摩认为,当毕摩在主持任何一种祭祀仪式时都要向所祭祀的神,进行必要的献供,如做较大的法事需宰牛宰羊进行献供。若做较简单的祭祀也要杀鸡来献供,哪怕是最为简单的叫魂,驱邪祟也要供上几点肉,因此,认为不论什么神鬼,驱送什么邪祟都要有酒肉、糖果来敬供,让他们饱食美餐一顿,他们才甘愿离开。所以每做一种祭祀都要行使献牲仪式。此书是做邪病崇神时,献牺牲品时念诵的经文。如在文中所述,牲物这一种,若在家中有,挑最肥最大的拿来献供,若家中没有,也要到处去找,找来最大的,寻来最肥的,今日把此牲献你,若你饿了请来享此牲,若你渴了请来饮此血,享用了此牲,你等速速离去,十年百年或永世不准再来作祟等。
-
《献饭经》
彝族南部方言宗教仪式经书。南部方言彝族认为,做任何祭祀活动或仪式,都要向所祭祀的神灵进行献饭、献酒,供献各种食物,让神吃饱喝足后再驱送回神的居所,认为各种祟神,若不让神吃饱喝足是驱送不出去的。在书中记述道:在四方的屋里,在四方的卓旁,围着卓子坐,一群又一群,大神给椅子坐,小神给站桌边,神有十二种,神道有十二条,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知名的盘点名,不知名的也围坐桌边,若神饿了,让他们吃肉,若神渴了,让他们喝牲血,吃饱喝足后,各自回自己的居处,永不得再来作祟,驱者左手拿神刀,右手拿着刺枝,送出门外不得回头等。
-
《除祟神经》
彝族南部方言宗教仪式经书。书中记述道普天下这家人家中不顺,人病畜死,他祈求了祖宗本神,祈求了毕摩师祖神来保佑,但是也不见转变,后来又请了当地的老毕摩,老毕摩拿出卦具占择了一卦,拿出黄历书查阅了一下天下这家人不遭祟神也不是,世间的诸神没有作祟,是一个邪死神在作祟,这一家人的病者,从早疼到晚,一夜哼到亮,没有这般理,毕摩设祭坛要驱除邪死鬼,方能得康复。认为各类祟神不让他吃饱喝足,祟神是不会离开的,因此在驱送时要在祭坛上供上酒、肉、糖、茶等,然后将祟神送往原居住地,告诫他不能随便作祟人等咒语。认为不敬献祟神,祟神就不会离开世间,病人也不康复。
-
《打保护经书》
彝族南部方言宗教仪式经书。此书记述了某家人一生做好事,从不欺他人。但在新的一年来,做事不顺,庄稼遭病灾,出现人病畜死,家中的老人常常生病卧床不起,服药不上身,四季疾病缠身。当出现这样的情况认为被祸祟所祟,要请毕摩做法打保护,保佑家人平安,保佑病者康复。祈求上苍来保佑,祈求天地、日月、山川诸神来保佑。祈求彝族方位神来保佑。如东方神怒木资,西方神涅木埂、南方神嫩木番、北方神土木廷来保佑。还祈求彝族古代毕摩祖师神如涅贝史冲,廷贝吉模、阿本贝再,贝赛博则,贝资本怒,记也赛仲等毕摩师神保护,认为做了此仪式方能转危为安,家人才会四季平安等。在做此仪式时把需要祈求保护的诸神名抄录在一块红布上,做完此仪式把红布缝在病者的衣服上,穿足一个月后择日焚烧。
-
《福儿世佐小伙》
在滇南彝族古籍中类似的古籍比较多,分布较为广,在红河彝族把此类故事称为《阿哩查姆》,此类故事有人物,有事件,有场景,描写较为细腻。此故事描写了世佐伙子和淑凤姑娘的爱情故事。世佐小伙子,从出生到长到十多岁受到父母的宠爱,长到十多岁后,他看到什么都成双结对,而他生来没有伴,长大没情人,后来他要去寻找他的伴,寻找他的情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踏遍千山万水来到了尼通龙山,在那里他遇到了一户以捕鱼为生的渔夫和靠栽桑养蚕的一户人家及靠种柏栽杏的一户人,他们都各育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三个姑娘都长得一样的漂亮,她们一个叫于及妮,一个叫栽几,一个叫淑凤,世佐小伙见到三位姑娘后都非常喜欢,最终世佐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淑凤小姑娘,按照她妈出嫁时的彩礼,用十银五金的彩礼,十匹绸五匹缎,十牛马五匹的彩礼定下的终身。他们两个爱得死去活来,发下了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誓言。在书中写到:“如不见一眼,就像不见一天;如不见一天,犹如隔十天;如不见一年,犹如隔十年;如不见十年,犹若被死去”。但后来他们相爱不久,世佐小伙子突然离开了人世,而淑凤姑娘悲痛万分,伤心致死,姑娘在火化世佐的 那天,跳入火中自焚而去的爱情故事。
-
《些则书(丧葬)》
暂无
-
《请祖先书》
云南彝族南部方言宗教类经书。彝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祭祀祖先、崇拜祖先贯穿于整个宗教活动中,彝族在过去每三年举行一次祭祀祖先活动,每九年举行一次全家族祭祖仪式,祭祀祖先时先要念诵此经。记述了人类曾经经历独眼、直眼、横眼三个时代,天君看独眼和直眼两代人不遵礼、不守规、不敬神、不祭祖,就先后用旱灾、洪灾灭绝了这两代人,地上仅剩笃慕祖一人,在天神的帮助下,笃慕创礼仪、立典章,逢年过节敬神祭祖,从此,人类跨入了横眼睛时代。反映了彝族独特的人类进化史观。
-
《找死星书》
云南彝族南部方言原始宗教经书。记述了远古时候世间无礼可依,无规可循,不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也不知道地上有多少个人。人们认为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与之相对的一颗星。认为地上出生一个人,天上也就会增加一颗星,地上去世一个人,天上就会陨落一颗星。一旦人死去,天上的星星也同时陨落,因此,人死去时在落气的屋里进行找死星,送死星仪式。仪式需一只鸡,放在人落气的屋里,毕摩念诵此经,若鸡在四处观望,当鸡在某处用嘴啄时,认为死星就在鸡啄的地方。毕摩便在此处挖开一小洞,仔细察看挖出来的土,若挖出来的土中,除土或石子之外的异物则认为是死星的化身,毕摩将把此物放在祭坛上,然后送出门外,举行仪式将把星魂送回到天上。
-
《装棺椁经书》
云南彝族南部丧葬仪式经书。云南彝族南部方言区的彝族人认为,老人去世时,要对老人进行洗漱,然后给死者穿衣戴帽,最后装在多年前已准备的用杉树木做的棺木里,这也是晚辈的一种孝道。在装棺椁入殓时要请毕摩吟诵《装棺椁经》,让亡者明白地知道为什么要装在棺椁里,棺椁的缘由又是什么,以及棺椁的用途等。此书记述了什么样的人死了,要用什么样的棺椁。如在经书中说:绿色的棺椁是装圣人怒木兹的,红色的棺椁是装嫩木番君主的,白色的棺椁是装吐木廷君主的,黄色的棺椁是装臣子赛峩崃的。金棺椁是装君王之父之母用的,银棺掉是装臣子赛峩崃用的,天上的棺是鄂唐记用的,柏木的棺是贝兹本怒用的,杏木棺椁是贝赛博则用的。古代人个个是这样用的,他们都有各自的用途。今日亡者你若不知道 这一些,我都诉说给你。在古代我们的先祖有十一代还不知道人死要装棺椁,所以他们没有装入棺椁里。后来,出生了一位能人叫雪俄,雪俄此人生活在天地间,他到处去找树种,终于找到了树木种。后来才有人死要装棺椁,才有了柏树、杏树、杉树、松树这些材料,才有了人死装入棺椁的习俗。
-
《装殓经书》
云南彝族南部方言丧葬仪式经书,是人死装殓时咏诵的经书,毕摩主持仪式在装殓时吟诵。用大量对比的形式告慰亡者,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终有一死,死亡不只你一人,个个都一样有死亡的时候,这是上天定下的规矩,谁也不例外。今天你死了,不要不服,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皆如此。如天上的君王策更兹和地上的神王黑朵番也有死亡的时候。人间的圣贤如:“撒怒普、元恩土、索者寿、雪阿武、索乃则、普慕资、记也赛仲以及我们的先祖阿普笃慕等等都同样会死亡。因此,你该去之时就安心地去,不要再留恋家人,不要留恋人间,安心地回到祖先出生的地方。整部书记述了装殓的一些风俗。装殓前还需先洗漱,在民间还有禁忌,在书中说到,民间有禁忌的习俗,早晨不洗头,到中午时,应该需洗头了,洗过头之后还得梳头发,梳过发之后接着又要洗脸。半夜不洗脸,洗了脸之后就要吃饭了。今后这一餐饭一定要吃,你想吃也吃,你不想吃也得吃,这是在人间的最后一餐,这餐没有外人争吃,这是一顿父子在一起吃,母女在一起吃、姐妹在一起吃,还有你的亲戚和朋友都在一起的一顿饭,若平日十顿不在一起吃,但这一顿必须在一起吃,哪怕是一两口你也得吃,如果你真的吃不了,喝不完,就请你装蔑饭盒里,喝不完酒水也请你装在壶里,在赴阴间的道路上饿了你自己吃,渴了请随时喝。今天 你和我们离别了,你也不要不服死亡,死亡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一些我们都告诉你。”君死别了臣,臣死别了官,夫死别了妻,姐死别了妹,呗玛死别了魂,今天你死别了儿女,别了亲朋,也就此离别了呗玛。今天你就要起程了,别人可以不去,你不走不行,你就安心起程,一路向着祖先来时的方向走好。
-
《献夜宵经(丧葬)》
暂无
-
《们聂姆(丧葬经)》
暂无
-
《阿左书》
彝族南部方言民间故事书。明清之际,佛教和佛经故事传入了彝族地区后,逐渐对彝族人民的生活与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彝族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发现了赏善罚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内容,佛教和儒家的一些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渗入了彝族原始宗教宣传的伦理道德中,随着说唱文学的发展需要,彝族毕摩就将一些民间叙事诗,改编成说唱加表演的节目来演唱,增加了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劝善内容,由毕摩用说唱文学形式对群众进行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阿左书》与楚雄州双柏县纳苏系的彝族中流传的故事和文献《阿佐分家》是一致的,从它的 形式上看还没有形成两人或多人说唱。它比双柏县彝族中流传的《阿佐分家》更为原始,但中心内容是一致的。此书记述了在古代有两个兄弟,兄弟俩10多岁时父母双亡,后来,通过弟弟的催促,哥哥娶上了妻,哥哥的妻子虽人长得漂亮,但好吃懒做,心肠狠毒,结婚后以弟弟不能相处为由,挑唆哥哥分家,想把弟弟赶出去。哥哥生性懦弱,而嫂嫂阴险毒辣。弟弟多次劝哥哥不能分家,要遵循父母留下的话。但哥哥只听嫂嫂的话,最终兄弟俩分了家。 分家时,嫂嫂因生性贪婪,心肠狠毒,把好的家产,大部分都归自己家,劣差的、不要的分给弟弟,弟弟被逼得走投无路,他把分得的很小的猪、鸡、牛、羊丢在荒山野林,独自上山当猎人,四处流落。弟弟出走了多年后,哥哥受到良心的责备,到山上去寻找弟弟,找遍千山万水后,终于找到了弟弟,可是弟弟拒绝回家,并提出与哥哥一起进阴曹地府看看因果报应,托生轮回的事。兄弟俩约定喝下毒药,一起赴阴曹地府,到了阴间后,一起游历了地府里对人间的善恶事,对阴间的惩恶报应,哥哥顿悟人不可心坏,应该崇善行德。 后来阴间地府的判官判他们死而回生,重新回到人间,哥弟 俩回到家后,把在阴间所看的事与嫂嫂说,嫂嫂听了后也感到恐 惧,慢慢地心灵发生了变化,也受到感染。最后哥嫂兄弟重归于 好,一起和睦相处,遵循了父母临终前的遗愿,兄弟俩像一双筷 不能分离。
-
《献神水经》
彝族南部方言丧葬仪式经书。滇南彝族自称纳苏的人,每当有老人去世都要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仪式一般要三天,在出丧的前夜,由毕摩主持进行祭奠仪式,自始至终祭献若干牺牲以及献酒、献饭,献茶等献物。特殊一项要祭献神水,神水是取至本村饮用的水源地用葫芦取回的,它代表着这个家族的生命源。向亡者说明水的来源,让其在回归祖先的道路上携带好。途中口渴时随时可以喝,祭亡者归来祖先的道路,艰辛遥远,一路不能耽搁,不能因途中渴水而延误时间,让他一路带着水去, 顺利到达祖地。
-
《祭坟献酒经》
彝族南部方言丧葬仪或经书。滇南彝族自称纳苏的人。当有老人去世后,如不满三年的,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和腊月二十五都要准备美食佳肴到坟墓前献给献物进行祭奠。此书是在坟墓前祭奠献酒时吟诵的经书。书中描述了老人去世后,儿女们每年的祭坟时都要在坟前祭奠。今天献给你的酒是所有亲戚及家人共同祭献的。在书中还特别地说明了你的后裔们的酒,有亡者的兄弟姐妹的酒,有你侄女侄儿的酒,有你外甥外甥女的酒,有孙子及重孙们的酒等,告诫亡者,在每年前来墓前祭奠后,要保佑好你的子孙后代,保佑无病无痛,苗旺粱丰,六畜兴旺,家人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