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鄂温克族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堆”之意,原为道路与境界的标志,后来附以宗教内容,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活动场所。“敖包”有旗敖包、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所定的祭祀日期。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流行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额鲁特蒙古的“胡硕(旗)敖包”,在伊敏河镇西、特莫胡珠嘎查前,“胡硕敖包”山上,每年农历5月23日为祭日。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共同祭奉的敖包是巴彦汗山,祭祀日为每年农历5月13日。 敖包祭祀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在敖包的前方摆上供桌,喇嘛以地位的高低排座念经,群众围坐在喇嘛的两边,形成圈。念完经后,由首席喇嘛领头,群众跟在喇嘛之后,从右向左绕敖包走三圈,而后将祭品(肉、奶食、糖果、点心等)散放在敖包上,群众争先恐后分享“敖包贺希格”(汉语为敖包赏赐的吉品)。然后开始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沙特日(蒙古棋)等那达慕内容。 关于祭敖包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夏天夜里,一个坐骡子轿车的女子,出现于一个村庄,她哭哭啼啼地大闹不休,并招来了暴风骤雨,使整个村庄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到了冬天,人们打冰洞取水时,洞口就出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舍弃水桶慌忙跑回,同时,闹起大风大雪,人们也不得安宁。村里请萨满,凭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将其头部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人们深恐其日后抬起头来再行作怪,故经过这里时,都要压上一块石头,以增加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积之意)。为防其日后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
鄂温克族瑟宾节
鄂温克族瑟宾节,流传于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是鄂温克族人的狂欢节,部落里的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边的河谷草滩,共度佳节,传统的鄂温克族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祀山神(或敖包),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竞技,游戏,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态原始古朴,独具特色。 2011年5月23日,黑龙江省讷河市申报的“鄂温克族瑟宾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25。
-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给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
-
鄂温克族奥米那仁
奥米那仁:过去阿荣旗鄂温克族每年四月初三开始举行的萨满教宗教集会。俗称四月会。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在此期间萨满天天跳神,人们日夜歌舞,仪式隆重。但集会日期各地不一。会场一般设在萨满家里,院内立一棵桦树,屋内立一棵杨树或柳树,两树间系一麻绳,树枝和麻绳上挂许多由参加者献的五色布条。全氏族成员及曾请萨满跳神“治”过病的人都来参加。主要活动内容由老萨满领教新萨满,检查人口增减和为全莫昆祈求幸福等。会上由一名本氏族萨满和一名从外氏族请来的萨满共同跳神。后来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逐渐变化,增加了赛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文体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不再举行奥米那仁集会。(风水)
-
鄂温克族帕斯克节
居住于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勒、白音哈达苏木及鄂温克族自治 旗西尼河东苏木,过去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的节日。鄂温克人一 般称此节日为基利斯多夫俄语)。时间是4月13日。节前,从4月7日开 始,人们便陆续到教堂礼拜,喝酒,吃美食,到4月13日,都用整鸡 或把鸡蛋染成红色供神。 阿涅 鄂温克语,春节之意。阴历正月一日是鄂温克人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往日,鄂温克人在旧历年三十(如系小月,则在二十九日),要 把所供的佛像都摆开,摆上羊、各种乳食品、糖果、点心等供物。 供完以后,把羊撤来大家一起吃。从除夕至初三,早晚都要给佛点 灯。初一要先给佛叩头,再给老人叩头。然后到各亲戚家拜年(鄂 温克语叫阿涅仁)。对于拜年的晚辈,老年人也要给小礼物并祝福他 们长寿。现在鄂温克人的过年礼节已经简化。初一只给老人和亲戚拜 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尽情地欢乐、跳舞、唱歌,直 到深夜。
- 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条例
- 鄂温克族自治旗河道管理条例
- 鄂温克族自治旗湿地保护条例
- 鄂温克族自治旗自治条例
- 鄂温克族自治旗森林草原防火条例
-
鄂温克族鹿哨
气鸣乐器,又名“鹿笛”,用桦木制城 。流行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等北方民族中。可以模拟公鹿叫声,诱使母鹿进入伏击圈。是一种狩猎拟声工具。
-
多拉尔·扎尔善
多拉尔·扎尔善,(生卒年待考),鄂温克族,清代满洲正白旗人,索伦都拉尔氏。1755年(乾隆二十年)以总管衔从征新疆伊犁,征战准噶尔部达瓦齐割据势力,奋勇效力,赐“沙尔泰巴图鲁”称号。
-
由屯
由屯,又作优吞、悦屯,布特哈镶黄旗鄂温克人,佐领,优等猎手。清朝从乾隆年代起,乾隆皇帝每年出围猎时,从布特哈八旗选调30名鄂温克优秀猎手随同围猎,直到嘉庆年间,因陪同围猎的猎手过多而减半,选较好的留15人常住北京,随时陪同皇帝围猎。由屯,身材魁梧,威猛有力,善于用强弓大箭,百发百中,常射鹿洞胸,矢横双树间,鹿奔而矢不折。
-
叶希扎木苏
叶希扎木苏,男,鄂温克族,中共党员。1945年4月出生,内蒙古扎兰屯市人。197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到呼伦贝尔盟印刷厂当工人、干部;1975年后历任鄂温克自治旗宣传部副部长,旗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政府副旗长,呼伦贝尔盟民委副主任,盟委统战部副部长,鄂温克自治旗旗委书记,呼盟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呼盟政协副主席等职。1997年任内蒙古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0年任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长、党组书记(正厅级)。
-
乌热尔图
乌热尔图(1952-),原名涂绍民,是鄂温克族第一代作家。他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干部家庭。“文化大革命”期间辍学来到鄂温克民族乡插队,生活了十年,使他与鄂温克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乌热尔图从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内容几乎都反映了鄂温克族猎民的生活。他的处女作《大岭小卫士》以儿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猎乡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