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藏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高山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汉族
- 赫哲族
- 回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壮族
-
仫佬族仫佬节
麻江仫佬原称“木佬”,199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为仫佬。仫佬之名最早载于《新元史》的木娄苗,元、明、清时期,史书多以“木佬”、“木娄苗”、“姆佬”等相称。仫佬年定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相传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仫佬人敬仰兔子的纯洁,他们的祖先曾以兔作为定亲礼物,成亲之日正好又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场天,因此在这一天过年有凭吊祖先,继承传统之意;二是九月秋收结束,十月过年具有庆贺丰收,感谢祖先保佑之意。仫佬人还把“仫佬年”这一天视为吉日,很多仫佬人的婚礼都在这天举行,而不用请先生择日期。
-
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仫佬族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别3次于农历立冬时节选择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区域所谓的“冬”为单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举行隆重而神圣的依饭节,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昼夜,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和送圣七个程序组成。节日期间,全村上下一片欢腾,男女老少同庆丰收,共享欢乐,相互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006年5月20日,仫佬族依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6。
-
仫佬族走坡节
走坡节是仫佬族青年对歌交友的传统节日,流传于罗城、柳城等仫佬族地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仫佬族男女青年结伴到村外的山坡上、丛林里及风景优美的河畔对歌交友,寻觅意中人。 早在清代,便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和八月举行,节期三五天不等。每当节日到来之时,仫佬族人便结伴而行,聚集在山清水秀的山坡上唱起山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为媒,谈情说爱,少则几十人,多的几百人,上千人不等。有的是从前的老相好(老同学);有的是从不相识的年轻人;也有来看热闹的老人和小孩。山脚、坡上、水边、路旁,一群群男男女女相互对唱山歌,男女间一唱一答。老年人与老年人喜欢唱“古条”,中年人、年轻人之间便喜欢唱起情歌。唱着唱着,越靠越近,有意的年轻人便唱到一起去了,有的肩并肩,有的背靠背。于是男女双方便相互赠送信物,通常都是男的送手镯,女的送手帕,这时女的便偷偷地观察意中男青年的脚都多长,以便回去后自己亲手缝制合脚的软底布鞋送给小伙子。每当唱到夕阳西下时,有意的男青年便在征得女青年同意下把女方送到女家村头,若女青年不愿意让男的相送,就说明女方对男方不太满意,还须进一步加深了解。 1984年1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后,为了尊重民族意愿,决定将中秋节定为仫佬族的“走坡节”。此后,每年这一天,仫佬族男女青年按照传统习惯走坡唱歌外,政府还组织群众,搭建歌台,邀请各地歌手举行对歌比赛。节日期间还举行舞龙舞狮、文艺演出、斗鸡、抢花炮等活动。
-
仫佬族花婆节
仫佬族花婆节,又称“婆王诞”,俗称“小儿节”,在农历三月三举行。俗信“花婆”是掌管生育的神灵,她花园种的花都可以变成人,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人去世,又还原为她花园里的花。过花婆节时,各村要抬猪牵牛到花婆庙前宰杀献祭。祭时,由“冬头”(宗族下的分支头领)向花婆报告各户情况,感谢她送花赐子的恩德,并祈求她保佑小孩健康成长。祭毕共同进餐。新婚夫妇结婚时要向花婆许愿,如果生儿育女,就会报答她的恩德,希望她早日送子。生育后要在花婆节还愿,带上煮熟染红的鸡蛋和酒肉来祭祀花婆,完毕还要将红蛋分给各家,让各家分享福分。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若干规定
-
谢谦
谢谦明代官员。广西罗城四把上寨村人,明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科举人,初任广东韶州司李(李,通理,即司理,为掌狱论之官),平反许多冤案,历任浙江宁波知州,其清正廉洁受到人们称赞。
-
吴生
吴生唐代方士。广西罗城天河人,《庆远府志》载:“吴天河人。唐时,遇陆仙翁(即陆禹臣,唐代河东人)于龙水县(今宜州市)会仙山,以师事之。翁曰,汝能为神,不能为仙。后封于宋,号吴平大王。”后人立大庙祭祀。
-
韦一平
韦一平(1909—1945) 广西罗城人,又名韦瑞珍,革命烈士。1928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参加百色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永新县苏维埃军事部长、湘赣军区动员部长。参加了第三至五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驻吉安办事处主人兼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并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
覃庆元
覃庆元宋朝大臣。广西古融州人(罗城当时属融州,覃氏乃罗城仫佬族一大姓氏)。景德二年乙巳科(1005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一位颇有成绩的诗人。但至今仅留下《登立鱼峰》一首:“载酒听莺语,春风到处吹。鱼峰如有约,蜡屐正相宜”。
-
覃光佃
覃光佃宋朝大臣。广西古融州人。宋开宝五年壬申科(972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上柱国。任监察御史,弹劾不畏权贵,对失职的朝廷官员,均呈请皇帝惩办,京师称为“真御史”。当时,北敌经常犯境,他3次上谏力主抵抗,升武骑尉、雁州知州。治军严明,对沿边将士贪功妄杀及偷惰失职者,悉惩以法。后晋升都总管兼劝农使,外筹边策,内肃朝仪,甚得皇帝倚重,进阶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任官30余载,以年迈乞归。诏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其子覃庆元、孙覃昌均为宋朝进士。
-
梁觉
梁觉(1936—) 曾用名梁丙珠,广西罗城县人,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195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校,1956年参加工作。1972年参加了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图集》编图,任广西编图组长,主编了“广西地质图”;1976—1980年参加“全国科技发展与主要矿产和地震分布规律研究”项目,主编1:50万《广西构造体系图说明书》;1985-1989年承担桂林市地热调查研究;1989—1991年,先后参加了1:500万《中国地质图》、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图集》编图。有他参加的项目“广西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和地震分布规律研究”获得了1980年广西科委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广西区域地质志》获得了1986年广西科委和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仫佬族语言文字
仫佬人日常生活的交际语言是本民族的仫佬语。仫佬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南语等比较接近,有许多基本词汇与壮、侗、水、毛南等族语言相同。
-
仫佬族饮食
仫佬族以稻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日食三餐。糯米主要用于年节食品的制作和酿酒,如五色饭、糍粑、粽子、重阳酒等。副食主要来源于自种的蔬菜和家养的畜禽,如青菜、萝卜、豆角、南瓜、猪肉、鸡肉、鸭肉、鹅肉等。民间有“吴不食狗”(吴姓仫佬族不食狗肉)、“姚不食心”(姚姓仫佬族不食猪心)、“文不食马”(文姓仫佬族不食马肉)的禁忌,也禁食猫、蛇肉。
-
仫佬族信仰
历史上,在仫佬族地区,民间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道教和佛教也有较深的影响。